立即订阅

欧易 芯超哪个公司更好(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你)

2023年05月13日 01:05 来源于:共富财经 浏览量:

1.美剧


美国的HBO公司5月6日开播《切尔诺贝利》。

片子的开头就是一场死亡。

男人录了整整6盘磁带,口述了他知道的故事全部的真相。他小心地躲开家门口盯梢的人,偷偷把磁带运出去,再仔细为家里的猫准备了四天的食物。他在等待,等到时钟走到凌晨1:23,两年前事故发生的时间。他把自己的自杀,安排成了一场虔诚的祭奠。这个男人是被克里姆林宫指派调查事故的苏联科学家瓦列里·勒加索夫。

他知道这一切都是“不能说的秘密”。但他选择用这场庄重的死亡来揭开真相。他在录音中说:

谎言的代价是什么?并不是我们会错吧谎言当成真实,

真正的危险是我们如果听了太多的谎言,就在也认不清事实。

两年前,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那一刻开始,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天夜里,核电站在进行一个安全测试,突然发生了爆炸,并引起了火灾。

当时的负责人阿纳托利·迪亚特洛夫一直按照冷凝器破裂,发动机舱起火处理。

他不断安排工作人员给反应堆注水降温。

可事实上,反应堆中核反应室最重要的控制棒与芯堆都被烧毁,反应器 2000 吨的上盖被炸飞。

空气里弥漫着金属的味道。

漫天飞舞着放射性落尘。

有人皮肤开始腐烂、出血,有人吐血。

此时,切尔诺贝利附近的居民应该马上撤离了。

可惜负责人们宁愿相信是探测器发生了故障,也不愿意直面辐射已经远远超标的真相。

更荒唐的是,在当地执行委员会的会议中,提出质疑的人被无视,主张秘而不宣的“豪言壮语”收获了满堂彩。

因为苏维埃核武器的生产被视为国家关键机密,所以舆论上不能存在不利后果。

那些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离死亡仅仅一步之遥。

大人们依偎着欣赏爆炸火灾中燃烧化学物质带来的美丽火焰。

孩子们甚至在漫天放射性落尘中奔跑嬉闹,仿佛那是一场初冬瑞雪。

一位核电站技术员迫登上楼顶查看堆芯状态,放射性烟尘在他面前肆虐升腾。

而他缓缓转回头,面部皮肤瞬间被灼烧成红色。

此刻他,和这个城市中无知懵懂的每一个人一样,已经是还在呼吸的死人了。

比真相本身更可怕的,是掩饰错误的谎言。

……

2.历史


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原本以列宁的名字来命名)4号反应堆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大约有1650平方千米的土地被辐射。后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涵盖了大面积区域。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外泄的辐射尘随着大气飘散到前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北欧的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受污最为严重,由于风向的关系,据估计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但根据2006年的TORCH报告指出,半数的辐射尘都落在上述的三个前苏联国家以外。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组织了详细调查,2006年4月18日发表报告。我们来看报告数据:

9.3万人:20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造成致癌死亡人数约为9.3万人左右;

27万人:27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

34万人: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前苏联疏散了11万多人,随后数年,又从污染严重地区搬迁了23万人,前后共疏散34万余人;

50万:参与抢救切尔诺贝利的英雄们有五十万;

20亿人:建立在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研究成果上的报告说,全球共有20亿人口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

虽然已过去33年,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带来的噩梦远没有结束。首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依然存在安全隐患。目前,“石棺”下还封存着约200吨核原料。石棺有爆裂迹象,一旦再次泄露,讲污染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地下水,危及农业、饮水,还有几千万人的生存。

3.原因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熔毁的概率是万年一遇。核电站有安全可靠的控制,三层安全系统防止故障发生。”1986年2月,在《苏维埃生活》杂志上,乌克兰能源与电气部长VitaliSklyarov如是说道。

两个月后,出事概率“万年一遇”的切尔诺贝利,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核灾难。

原因一:政治挂帅

在苏联,一切都是政治,政治就是一切。作为大国抗衡杀手锏的核工业,更是毫不含糊地政治挂帅。70年代,美国和英国到了1972年已经造了50多个核反应堆,而苏联才7个。为了赶英超美,以及满足国内的电力需求,高层下令快马加鞭发展民用核能工业,七八十年代,建造和运营都处在紧急状态,为了尽快完成建设,必要的安全措施被省略了。即使是灾难发生后不到一周,苏联电力部长在一次高层会议上说:虽然发生了事故,但建设队伍还是要履行SH主义义务,尽快开始建造五号反应堆。”

原因二:法律空缺:

灾难发生前,苏联是唯一一个有核但却无核安全法律的国家。其他国家早在核能发展初期纷纷就核安全问题立法,比如1945年法国、1946年的英国和美国。苏联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两年前,起草过一项核安全

法律,但是从来没有实行,即使是在事故发生后。核事件如何赔偿等法律问题是国家机密,人们无从知晓。

原因三:设计缺陷: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使用的RBMK反应堆存在先天缺陷,而苏联核电站管理体制让这种缺陷放大,最终酿成大祸。

1992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调查报告,否定了之前的观点,灾难的主因不是核电站的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而是设计缺陷,目前多数调查支持这一观点。

原因四:管理缺陷

苏联核电站的管理漏洞比反应堆的设计缺陷更加严重。

核电站的主任之前只在煤炭发电厂工作过,对核电站并不精通。他曾说:“核电站比热能发电站容易操作多了,不会出意外。”

负责所有核电站建设的能源与电力副部长之前是建造水力发电厂的,另一位负责开发核电站的部门负责人甚至压根没有任何技术经验,之前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

负责部门常年各自为政,互不通气,无疑让这种原本就漏洞百出的体制更加不堪。后来,俄罗斯和乌克兰媒体采访了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工作人员,所有人都表示他们不知道反应堆的设计缺陷。

原因五:谎言掩盖

核电站附近的儿童在事发后第二天仍照常上课,直到一天半后才撤离。整整18天后,民众才苦苦等来政府的回应。

灾难发生后,核电站的主任抵达现场,发现四号反应堆已经爆炸,屋顶被掀掉,大火在燃烧,然而他却向上级报告,反应堆完好无损,辐射在正常范围内。一个小时后,有下属向其报告,核电站附近的核辐射已经超过正常范围8万倍。对此主任的回应是,以涉嫌传谣、制造慌乱为由逮捕了他。这种做法在当时,算是“标准动作”了。

直到灾难发生的第18天后,5月14日,戈尔巴乔夫才打破沉默,在电视上发表演讲说:最糟的情况已经过去。他否认政府试图掩盖真相,称官方只是不知道实情而已。

原因六:体制问题

尽管在戈尔巴乔夫的“开放政策”下,苏联政府不像往常一样,严格控制媒体,而是允许他们深入现场、接触相关官员和医生,但是毕竟苏联还是那个苏联,本性难移。针对事故的所有资料都被列为“绝密”。

事故发生后的前18天,政府始终一声不吭,而国际媒体一片喧哗,它们从各种渠道挖掘信息,比如在北欧国家测量核辐射数据,于是出现了这样现象:发生在本国的灾难,需要从外媒了解。政府甚至下令,要求医疗人员在被核辐射感染的清理人群的诊断中,不要使用“急性辐射综合症”,而是用其他术语代替。

但是,在切尔诺贝利旁边的普里皮亚季,灾难发生的第二天,孩子们竟然照常上课,室外活动照常举行,还举办了16场婚礼。直到一天半以后,政府才开始撤离居民。

据灾难发生时在库尔恰托夫研究所工作、现任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高管的阿西莫洛夫回忆,1982年他们向上级递交了系统保护苏联核电站的报告,但是收到的反馈却是:“西方是资本主义,有压迫,他们不考虑人们,所以反应堆出故障,比如三哩岛。但是,我们的反应堆是安全的,因为它们是苏维埃的!”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序言中说:“从某种程度上说,切尔诺贝利是偶然发生的,但又是裙带关系、懒惰以及漠视民众的必然产物。”

为什么说是必然产物?

4.米塞斯的答案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1881年9月29日生于奥匈帝国的伦姆堡,贵族、犹太人。

1900年米塞斯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其间他被门格尔(我以前写文章提到过,大名鼎鼎的边际效应的发现者)经济学理论所征服,研究兴趣开始转向经济学。

1909年,米塞斯开始进入维也纳商会工作。

1912年,米塞斯出版了《货币与信用理论》,成了奥地利学派领军人物。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早期,是米塞斯影响最大的时期。在学术工作方面,由于对货币问题的深刻洞见,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精准预测,米塞斯声名远播。

1934年,意识到政治形势日益严峻的米塞斯接受了日内瓦国际研究学院的教职,离开了生活将近四十年的维也纳。

1938年,纳粹军队进驻维也纳的当晚,米塞斯的住所就被查抄。后法国沦陷后,米塞斯这才移民美国。

1940年9月,米塞斯终于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从1940年到1945年,从西海岸辗转到东海岸,最终方在二流学校纽约大学获得了一个非正式的“访问教授”资格。

米塞斯到达美国的初期经历了一段阴郁的低潮期。大约从1943年开始,在他身边又开始重新聚集起一批新的学生、好友和仰慕者。米塞斯重振旗鼓,将维也纳的私人讨论班传统带到了纽约曼哈顿的地下室,将奥地利学派的传统带到了美国。对当时的美国学术界来说,米塞斯仍然是局外人。聚集在他周围、受到他思想吸引的,大多不属于学术圈,而是商人、律师、医生或者其他领域的人士。

1973年10月10日,米塞斯去世,享年九十二岁。

他死后,他的学说盛极一时。他的学生哈耶克获得了诺贝尔奖。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后,他的学说被重新重视起来,李根和撒切尔都号称是奥地利学派的信徒。

90年代初,苏联解体,正如他早就给过的答案。

他的答案是什么?

5.计划经济的不可能

一、没有价格,效用(率)无法比较

米塞斯主要的理论贡献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计划经济在人类社会不可能走远,关键原因是计划体制下,实行经济计算与合理配置资源是不可能的。而在市场经济下,合理经济计算之所以可能,是因为用货币计量单位所表现的价格构成了计算的必要条件,而计划体制下不存在这种以货币表现的价格机制,或者说其价格不是市场的真实反映。

想想看,为什么在计划经济下,存在那么多的黑市交易,就是因为官方没法根据经济计算来确定实际价格,这种差距有多大,黑市交易就会有多猖獗,官方无法真实获得市场调整的价格信号,也就不能凭借做计划的经济计算手段,因此只能长期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市场的方向。而在完全市场经济下,其价格构成能够反映真实的物品价值,企业根据价格的信号,来判断供需矛盾,从而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二、奖惩不对等

在计划经济的体系里面,奖励来自上级,而不是想市场经济来自交易产生的利润。这就导致了责任和义务的分离,顾客目标和上级目标的不一致等种种问题。

当问题产生,核电厂管理层考虑的不是消费者,切尔诺贝利市民,整个乌克兰人的安全,而是考虑自己的官位。

三、信息是分散的

当实行计划经济时,权力的集中是容易的,但是把分散在许多人头脑中的知识(包括每个人偏好的知识)集中起来是不可能的,而这种知识集中对于明智地运用中央集权是必要的。这一事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计划经济者的领导者既然不能确定在这么多的人的头脑中的想法,就只好消除个人之间的差别而使自己的问题简单化。然而,这种试图控制人们的精神的做法,势必会毁掉发现人们真正思想的可能性,因为它显然与思想自由,特别是批判思想的自由不相容。其结果,他必然毁掉知识,权利越大,知识的损失也越大。

(这个观点是哈耶克写出来的,实际上是哈耶克阐述了米塞斯的观点)。

切尔诺贝利事件中,工程师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但他们在整个体系中,毫无发言权,他们判断“核泄漏”的这个信息,在高层看来,反而是一种危害,不符合他们的利益。所以才会一拖再拖。

以上三点,可以完全解释为什么切尔诺贝利发生如此乱象。苏联整个系统为什么存在那么巨大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切尔诺贝利事件,是严重的计划经济系统下的产物,是一种必然。

6.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你

“计划”就是通往奴役之路。没有人可以“计划”你,你也不能“计划”任何人。不被人“计划”,不“计划”别人,我们称之为,“自由”。

我们为什么说比特币、区块链是伟大的自由工具,就是因为他们是反中心计划的:

不同项目之间的效率竞争和价格竞争,在强烈地争夺用户;

币价上涨或波动的价格,是持有或放弃比特币的人最好的奖励或惩罚;

区块链完全做到了你的币你掌控,只认私钥,不认政治正确。

我觉得,米塞斯和哈耶克发现“市场的信息(知识)分散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是多么伟大的洞见,深刻而显而易见。

每一个人,都掌握了别人不具备的独特信息。我们以这个独特信息,在市场中做出我们自己的判断:喜欢吃猪肉还是牛肉,穿西装还是休闲服,投资是高风险还是偏保守……

我觉得,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深刻理解信息分散在每个人的头脑中。这样才能为你自己的行为负责,为你的结果努力。这样才不会一涨了,就说自己英明,一跌了就骂别人割你韭菜。

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才配得上自由。做独立思考的人,我们才不是别人的韭菜,我们才不是切尔诺贝利这种灾难的炮灰。

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你

#比特币[超话]##欧易OKEx##数字货币#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