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银行股爆发 是谁再买银行股?

2023年05月10日 11:05 来源于:共富财经
银行股爆发 是谁再买银行股?近期,银行股已上涨半年,又一次因绝对收益资金追逐高股息而上涨。银行股自2022年10月底见底之后,已经持续上

银行股爆发 是谁再买银行股?

近期,银行股已上涨半年,又一次因绝对收益资金追逐高股息而上涨。银行股自2022年10月底见底之后,已经持续上涨了足足半年时间了。

面对银行股罕见的强势,一只名字中含有“智能中国”的基金成为最大的赢家。由于满仓银行股,这只基金也成为市场热议的对象。

“智能”基金重仓银行

5月8日,银行股大爆发,从公布的基金净值估算情况来看,在数千只混合型基金中,金信智能中国2025混合以3.81%的估算净值涨幅暂列第一。

有网友兴奋地评论道:“我的妈呀,银行小王子。”有意思的是,3月,彼时AI概念股大涨的时候,亦有网友吐槽这只基金:“白白浪费了名字中的智能二字。”

银行股爆发 是谁再买银行股?

从金信智能中国2025混合持仓来看,截至一季度末,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几乎清一色是银行股。具体来看,包括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中信银行(行情601998,诊股)、建设银行(行情601939,诊股)、农业银行(行情601288,诊股)、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光大银行(行情601818,诊股)、兴业银行(行情601166,诊股)、上海银行(行情601229,诊股)、万和电气(行情002543,诊股)。

银行股爆发 是谁再买银行股?

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已连续多年重仓银行股。早在2018年一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有9只银行股,此后持续高配银行股。

关于金信智能中国2025混合的投资风格是否漂移也引起较大争议。

从基金一季报来看,金信智能中国2025混合的投资目标如下:基金重点投资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提供智能化生产、设计与服务的企业,重点包括智能机器、智能穿戴、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电网以及因采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智能化而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

银行股爆发 是谁再买银行股?

从基金股票投资策略来看,基金资产将主要投资于智能中国2025主题的证券,并根据经济发展变化,持续跟踪相关行业最新技术及商业模式的发展,动态调整基金所涉及的行业及企业。

有网友质疑,金信智能中国2025混合持仓几乎清一色的银行股,与“智能”二字并不沾边。但也有网友表示,根据投资目标“采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智能化而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似乎也说得通。

是谁在买银行股?

每次银行股跌至过度低估时,股息率相应提升,会吸引绝对收益资金买入,股价也逐步完成筑底。

近期,银行股已上涨半年,又一次因绝对收益资金追逐高股息而上涨。银行股自2022年10月底见底之后,已经持续上涨了足足半年时间了。

银行股爆发 是谁再买银行股?

这段时间的银行股涨幅达到27%,其中部分银行股涨幅甚至达到50%以上,非常可观。

当然,中间也不是一帆风顺,2022年10月银行股快速下跌后,迅速反弹。过完2023年春节后,却冲高回落,调整了近两个月时间,跌幅不大,不到10%。

然后于3月底开始上涨,近期加速上涨。

这种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过去银行股的大行情,都是在悄无声息中默默上涨的,因为银行股平时关注度并不高。等到因几根大线性而吸引大家来关注时,已经涨幅不小了。

上一次类似的事情是2014年。或许经历过的人都能记得,2014年11月,因为一次比较意外的“双降”(降息、降准),金融股拔地而起。但在此之前,银行指标大约在3月见底,然后不声不响地开始回升,到11月时,8个月左右时间,涨幅22%。

其他几次银行股见底,也有类似的情况:没有明确利好,没有明确新闻,银行股却自己慢慢从底部爬起来了。

银行股那种悄无声息的底部,可能并没有什么实质利好,就是有些看中股息率的资金默默买入,把底部给买出来了。

这是些什么样的资金呢?

首先可以排除的就是以股票型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因为他们的考核要求是相对收益,因此在大多数时候,他们不会因为股息率诱人而买入,他们的任务是战胜自己基金的基准,或者战胜可比基金同仁。

银行股从底部开始悄悄上涨的这段时间,公募基金参与很低,这次也不例外。

除了公募基金,其他类似考核的机构投资者也是类似。

从数据上看,我们确实看到,2023年第一季度较上年末,大部分A股银行股的基金持仓比例是下降的,有些个股甚至降幅不小。

银行股爆发 是谁再买银行股?

(一季度基金持股比重降幅;单位:个百分点)

回顾第一季度,银行指数走了个过山车,先是上涨,然后春节后下跌(这段时间刚好是人工智能概念股大涨,因此机构投资者有可能是卖出银行等股票,换仓至计算机股票)。到了4月初,人工智能等板块行情回落后,银行股重拾升势,且涨幅加速。春节后的这段时间,银行股刚好和人工智能走出了一个完美的“对称”走势。

银行股爆发 是谁再买银行股?

而其他投资者,比如个人、外资、自营、保险、资管等,则可能是买入的。因为这些资金不考核相对收益,更多的是追求绝对收益,因此有可能是高股息股票的青睐者。

目前,我国近期市场利率较低、资金充沛,其他可替代的投资机会较少,因此股息率显得诱人。同时,美国加息接近尾声,他们的资金成本也有望下行,我国高股息股票也有吸引力。

然后我们通过数据来加以验证。

从2023年一季度情况来看,外资确实在买入大行,并且数量还不少。不过保险资金却是有进有出,这一点有点与我们预期不符。基金主要在卖出。此外,还有些一般法人、其他投资者在买入。

银行股爆发 是谁再买银行股?

(一季度各类投资者持股变化数;单位:亿股)

整体而言,结论大致成立,即:在银行股估值极低的时候,追求绝对收益的资金买入了高股息率的个股。

因此,这次行情,和历史上很多次银行底部启动一样,很可能是青睐高股息率的资金,买入低估值、高股息率的银行股。而他们的口味与公募基金刚好是相反的。

经营层面可能出现变化?

但事实上,银行业经营层面,也已经悄然发生一些向好的变化。过去三年期间的一些特殊政策,已经出现调整的迹象,银行业将要进入新的均衡格局。比如,在普惠小微领域,过去几年大行承担了一些监管要求,每年普惠小微信贷的增长非常快,投放利率很低,这对小微金融市场格局造成了较大影响,尤其是对一些原来从事小微业务的中小银行造成压力。

除了小微金融领域,其他方面的工作要求也陆续从过去三年的阶段性政策,慢慢回归至常态化。

而银行业这几年由于净息差显著回落,盈利能力也渐渐接近合理利润底线。因为银行业需要留存一定的利润用于补充资本,进而支持下一期的信贷投放,因此利润并不是越低越好,需要维持一个合理利润。而目前盈利能力已经接近这一底线,所以政策也会相应调整了。

当前机构对银行的看法分歧也较大。德邦基金表示,首先,随着一季报出炉,银行板块业绩见底,财务利空基本出尽,银行整体进入了业绩拐点。其次,市场在当前环境下更愿意选择高股息板块,从而获得稳定的股息收入。银行作为基本面企稳、分红率较高且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的板块,在当前具有一定的避险价值。第三,国有银行作为央国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受益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