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发潮频发 北交所发布的底价制度备受争议 基于询价的定价机制呼之欲出
财联社1月19日电(记者林建)近期,市场对北交所的关注度较以往有所提高,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底价发行制度问题。有业内人士建议北交所取消底价制度。
为什么会有这个争议,要看实际操作。设置北交所公开发行底价制度,将新股底价调整到每股净资产水平的目的是增加新股询价空间,使市场化博弈更加充分,从而完善北交所新股估值和定价机制。但在具体操作中,企业的发行价往往是围绕底价确定的,形成了“底价就是市场价”的心理暗示,影响了市场化询价的功能。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底价制度需要调整吗?近日,多位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表示,建议北交所取消底价制度,提高询价发行比例,建立以询价为主的定价机制,更符合市场变化。
有市场人士坦言,“当初建立底价制度的初衷是因为北交所IPO有一定量的老股。监管部门要求企业公开底价,确实起到了稳定市场、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但如果发行定价普遍下调至每股净资产,不如取消底价制度,与沪深市场同步。”
底价问题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与其他交易所相比,底价制度是北交所特有的分配制度之一。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平衡不同阶段投资者的利益,尤其是避免上市公司在创新阶段的投机行为。
2022年新上市公司大多采用直接定价方式,定价基本都是底价,形成了“底价就是市场价”的心理暗示,造成了市场的一致预期。业内表示,由于从底价披露到企业审批、过会、注册存在时滞,会受到市场、行业、舆论、政策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会降低底价以维护市场稳定。
在底价作用减弱的情况下,2022年至2023年初,不少企业将底价下调至每股净资产,削弱了底价在发行定价中的引导作用。
公开信息显示,安达科技、爱一药业、乐创科技、海达股份、东和新材、华西科技、一致魔芋、敏事达、科智股份、赤诚股份、凯达催化剂、润普食品、虞舜精工、欧福蛋业、巨能股份、创创科技等16家公司下调了底价。其中,青岛季承、欧孚蛋业、天业股份、百佳科技、宝利洁、利尔达、新安江等将底价下调至每股净资产。
上述行为也被投行人士视为抵御发展浪潮的冲击。Wind数据显示,12月份发行的32只新股中,有28只首日破发,破发率超过85%。
另有市场人士指出,上述行为也与北交所加快新股发行有关,市场难以适应。2022年,共有83家公司在北交所新上市。12月份新股IPO开启加速模式,32只新股发行,一改以往个位数上市的局面,涨幅空前。
把底价降到每股净资产的水平有很多动机。
有市场人士认为,企业没有必要通过将底价降至每股净资产的方式,以每股净资产的价格发行。它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向投资者让利,二是降低底价对市场影响的预期。
例如,一个
此前询价发行的硅烷科技,发行前将底价从7.80元/股下调至4.7元/股,接近其2022年三季报3.94元/股的净资产。这样减少了底价对市场的影响,扩大了询价范围,最终股票以5.66元/股发行。
新三板资深评论员、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向财联社记者总结了上述情况的成因:
首先,之前在新三板市场交易时,由于交易不充分、不活跃,二级市场的高价诱导公司过于自信,导致底价偏高;其次,北交所二级市场持续走低,整体估值和市盈率也有所下降;三是新股频繁破发,对发行定价形成压力;第四,会前下调是为了增加会议的概率;第五,会后下调是为了提高发行效率,降低发行风险和破发概率;六是实现一级市场主动让利于二级市场,吸引更多资金创新。
基于询价的定价机制已经成为一种预期。
精选层期的投资者表示,精选层期内出现了用精选层概念炒作创新层企业的情况,底价确实起到了稳定创新层市场的作用。
政策从精选层转到北交所后,由于发行数量、募资规模、市场地位的不同,底价制度的作用越来越有限,逐渐与市场化的存在相悖。询价制度可能成为北交所市场的重要定价机制。
申万宏源首席分析师刘婧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表示,基于上述询价的定价机制有以下好处:
第一,让小部分机构和高净值个人定价,定价更加市场化。目前,除第一批企业外,北交所新股询价数量少,询价报价以个人为主,机构尤其是A类机构参与度低。第二,市场化询价会提高机构参与的积极性。沪深两市已经有庞大的创新型机构投资者群体,询价可以吸引机构对公司的关注。底价制度的取消也将取消对投资者询价报价的心理暗示,使市场定价更加充分。
北交所、新三板市场第三方机构研究创始人刘也向记者分享了他的观点:
无底价询价制度具有市场博弈的特征。因为有底价的询价制度,相当于有底价的拍卖,容易造成高报价。底价制度的取消,相当于扩大了机构投资者的报价范围,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定价。询价发行方式比定价发行更合理。在定价发行中,发行价格由企业和保荐人根据具体市场情况决定。一方面降低了定价成本,另一方面也给寻租创造了一些空间。对于投资者来说,询价发行更加市场化,而定价发行只是提高了发行效率,其价格容易造成破发现象,从而消耗市场的公信力。
在周运南看来,底价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有效制约公募的定价。建议像沪深一样,不确定底价,或者引导企业根据第十三条选择并公布“发行价格区间”,可能更容易被市场和投资者接受。
北京证券交易所未来何去何从?顶层设计如何优化完善?财联社记者将持续关注。
-
鼓楼中国人寿携手光大银行华林分行推出“欢乐元宵·兔年元宵·祝福”客户联谊活动
2024-05-09
-
证监会对黄有龙赵薇孔德永分别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2024-05-09
-
日韩股市周一双双高开 日经225指数涨幅扩大至1.44%
2024-05-09
-
量学扛鼎之作《股市天经:量波逮涨停》横空出世
2024-05-09
-
B站周三纳斯达克挂牌 一路下跌至2.26% 市值约31亿美元
2024-05-09
-
亚太股市继续走低,日本股市早盘大跌2% 东证股价指数开盘下跌1.65%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