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书名-昆明-我的书《水基花卉推广》

2023年03月11日 01:03 来源于:共富财经 浏览量:

编者按:阅读昆明这座城市

昆明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因为这个城市,无论风景还是历史文化,都有不同的质感。

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每一个在这座城市做生意的企业,都是这座城市建设的参与者,都是美好生活的共建者。了解昆明这座城市,决定了我们如何与这座城市相处。

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熟悉的昆明,也有一个陌生的昆明。就像我们知道“春城繁花似锦”的特点一样,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水城”性格也是如此。

几十条河流在昆明纵横交汇,只是因为无数年的建设,许多河流静静地躺在城市脚下。水泥林、柏油路掩面,让越来越多的新昆明人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一条盘龙江,南北贯通松华坝和滇池,成为昆明人对“水”的唯一印象。

《了解昆明,了解碧桂园昆明城市美好生活——系列报道》的第一部分《了解昆明这座城市》,在昆明的“水”这一部分要重新提及,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我们脚下有许多河流标示着这座城市的路线。就像盘龙河上的那些“桥”,可以带我们回到昆明几百年的成长史。

昆明,一座开满鲜花的城市,是我们对昆明自然地理的概括之一。我们想告诉很多人,昆明不仅是一座“花城”,还是一座“水城”。

感谢碧桂园云南片区,让我们有机会进一步阅读和了解昆明。

易德,百度解释为“如流水般多变,如花朵般轻盈。”一般用来形容女性在感情上不专一。我们这里说的昆明“水基开花”取其字面意思。研究了昆明,不难发现,水和花其实是昆明独有的特色。严格来说,昆明是“花城”,也是“水城”。

蓝花楹

对于很多人来说,“花城”、“春城”已经成为老昆明和外地昆明人的第一印象,也成为昆明城的代名词。长期以来,昆明以“春城”闻名于世。由于气候宜人,一年四季鲜花开放,植被终年常绿,昆明又被称为“花城”,鲜花远销全国。

翠湖公园的老照片

德胜桥的老照片

但是对于“水城”,很多人会有疑问。随着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城市综合体的不断崛起,高楼林立的昆明,流淌的河流已经不多了。如果不是一条贯穿南北的盘龙河,还有流淌已久的翠湖、滇池,昆明人还是会想起这座城市最初的“水性”。也许很多老昆明人会忘记,原来的昆明城其实是一座水城。

边肖今天要讲的是“水基”——“五百里滇池奔涌眼底”和36条河流穿城而过的“水城昆明”。

因水而生,昆明,一座城初的水城。

说到昆明水城的性质,我们就不得不回顾一下昆明的城市建设史,昆明的城市建设史是从东城的延伸开始的。虽然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建设,拓东市也曾建过颛顼、中青城甚至昆明城,但仍然可以肯定的是,昆明从建市之初就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史料记载,唐中期,洱海地区蒙氏势力崛起,建立南诏国。唐光德元年,公元763年,南诏王罗凤来到滇池北岸的昆船,看到“山川可为屏诸侯,川地可养民”。于是他命令他的儿子冯佳与昆船不同,建立东城。

可以说,有了山,有了河,有了路,有了水的滋养,成就了东城最初的延伸。

滇池捕鱼节

据资料记载,唐代南诏修建拓东城的原址在盘龙河东岸与金枝河之间。宋代大理沿拓东市遗址建新城,后废弃遗址,渡过盘龙河至西岸,北向重建新城。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拓东镇在宋宣和元年(1119年)因为战乱几乎被夷为平地,新城在西北重建。但根据近几年东西寺宝塔附近的考古发现,旧城的破坏固然是迁城的原因之一,但改变的主要原因其实是洪水。由于“滇池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城际湖泊”,洪水一次次淹没城市和村庄,迫使拓东市向五华山和童渊山周围的高地靠拢。近年来,在东西寺宝塔附近的考古调查中,发现有南诏建筑构件的文化层上布满了蜗牛壳,这也印证了昆明与滇池同生的事实。

滇池捕鱼节

其实在古代,昆明坝子曾经是汪洋一片。当时的古滇池几乎淹没了整个昆明坝子,水域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今天的昆明市在古老的滇池水域。拓东市建在滇池附近,靠滇池水滋养,所以经常面临洪水泛滥的问题。公元937年,大理统一云南,在东扩城的基础上,设置鄯善府,修建宫苑园林,兴修水利,开始重视和解决水患问题。到了大理末期,鄯善城已经发展成为滇中商人和工人众多的繁华都市。

直到元朝正式在云南设立书省和昆明县,元朝官员才开始在昆明地区开凿海口河疏浚螳螂河,降低了滇池水位,不仅缓解了昆明城的水患,还“获得良田一万余公顷”,扩大了农田面积,并人工修建了金枝和松花江坝河,灌溉滇池东岸的农田,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

不难发现,500里长的滇池为昆明带来了先天的水资源,也为昆明在建城之初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繁荣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这些历史都印证了昆明自诞生以来就是一座水城的事实。

水城盛景36条河流穿城而过。

“五百里滇池”的滋养,也孕育了一条贯穿昆明的河流,穿城而过,滋润着老昆明城。

其实从老昆明的河道布局就能看出水城的壮美。明末清初,昆明曾有“三江并流,两条缠绵带,河网密布”的河流格局。三条平行的河流,即盘龙河、金枝河和尹稚河,由北向南流淌;两个区域挥之不去,即护城河和玉带河;河网密布,即以三江为主干,以引水灌溉和引水泄洪为主要功能的纵横交错的沟渠河流。

盘龙江最古老的桥——龙川桥(元代建造)

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初,昆明主城区仍有36条河流穿城而过,流入滇池,其中主城区有盘龙河、新源良河、老运粮河、柴河、乌龙江、大关河、西坝河、方川河、采莲河、金家河、大清河(童鸣河)、曹鉴河、金枝河。

在这些河流中,盘龙河(原名银陵河)历史最悠久,对昆明的影响也最大。盘龙江也是昆明的主要水源。它曾经浇灌了昆明万亩肥沃的菜地,河里的鱼虾滋养了昆明人的嘴巴,对昆明人来说也是名副其实的“母亲河”。但由于水量不均,河道弯曲,盘龙江也给昆明带来了洪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元初,官员们在盘龙河上游修建了一座松花江大坝来蓄水,以调节水量

也是在这个时期,昆明水运开始慢慢出现,依靠盘龙江的大规模航运成为老昆明的一景。

公元《滇池赋》年,元朝的王声对老昆和盘龙江的水运景象描述如下:“五花钟是大自然的绝美秀,三城要奔涌;双子塔耸立在天空中,一座桥横跨太阳的彩虹。千蚁聚云锦,千船绕城,让川地万物富足。“这里描述的是当时盘龙河上云锦桥(今胜利桥)一带航运的壮观景象。

盘龙江流经昆明主城区(红字标识)

从昆明的日常生活和一些地名中,也能找到很多水城的历史印记,董家湾、罗家湾、潘家湾、瓦家湾,都是几百年前形成的无数湖湾或河湾,也说明了昆明城与水的不解之缘,因河流穿城而建的胜利桥、双龙桥、林宇桥、桂林桥、纪明桥、乌溪桥。

从人类城市自古依水而建的历史来看,每个城市都有几条河流流经,河流穿城而过是常有的事。但像昆明这样的河流有30多条,“五百里滇池”水域覆盖的城市并不多见。

小菜园立交桥

可惜,这么美的水城已经不在了。到了90年代中期,随着昆明的城市扩张和污水处理,这36条河流大部分被人工覆盖,或被建筑物附着成地下河,或一半是明河,一半是暗流,只剩下盘龙河和大观河在昆明主城区流淌而没有被覆盖。

一边是水城的历史,无法掩盖,一边是水城的壮美风光,河流被掩盖,不复存在。今天的昆明,只能想象出河流纵横交错,30多条河流从西坝河、方川河、永昌河、转塘河等暗河穿城而过的水城壮丽景色。

水城的壮美风光能否在城市变迁中重现?

水城的消失和滇池几千年的变迁有关系。

根据《昆明水利志》描述的“滇池变迁图”,可以形象地看到不同历史时期滇池逐渐萎缩的过程。古滇池北起松华坝,南至晋宁宝丰,东至呈贡王佳莹,西至马街山。在战国至西汉的古滇国时期,滇池东北岸的水位已降至约1915米。到唐宋时期,滇池水位下降到1890米。元朝时期,滇池水面缩小到410平方公里;明代减少到350平方公里;清朝的时候只有320平方公里。今天,它不到300平方公里。滇池的库容也在随面积减少,从唐宋时期的18.5亿立方米减少到清代的16亿立方米。1947年估计约15.7亿立方米,今天只有13亿立方米左右。

“五百里滇池,奔流至眼底。我在岸上的时候真开心!”清代名人孙髯翁似乎夸大了他对滇池的赞美,但在元代,这样的赞美似乎无法完全描述滇池的壮丽。毕竟元代的滇池水面比清代大了近100平方公里。

滇池水位随着城市的变化在降低,库容也随着城市的发展在萎缩,贯穿城市的河流也被掩盖.在城市变迁的历史中,这似乎是一种必然。

然而,曾经的“水城”昆明,如今却成了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据了解,目前昆明主城区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低于全国和全省人均水资源量。是中国14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此外,该

早在2016年初,由于地铁的建设,转塘河的整体河道将得到恢复和提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一条隐蔽河流的转塘河有望重现。这一消息让许多老昆明感到惊讶,同样承载着老昆明记忆的30多条河流能否像转塘河一样重见天日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昆明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送审稿)》拟在盘龙江航道整治后,恢复盘龙江中段马村至南坝福海立交桥之间的水上巴士,这也意味着昆明人将再次看到古老记忆中的盘龙江美景,为昆明城增添风景。从这个角度来看,昆明这座水城似乎正在一步步重现昔日的繁华景象。

记忆中的古滇池,壮丽的水城风光.昆明,一座有着几代人记忆的“水城”,似乎从来都不遥远,但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除了“花城”和“春城”,昆明未来能否恢复昔日的“水城”风貌,增加一张新的城市名片?(来源:头条号云南楼氏)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