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

2023年03月09日 11:03 来源于:共富财经 浏览量: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驰命走驿,云帆高张。千百年前,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上互通有无、相知相交。

跨越时空,连接山海。千百年后,“一带一路”让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继续携手相伴、同舟逐梦。

2014年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后,阿拉伯国家热情响应。8年多来,中阿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

今年12月9日,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将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站在这个中阿关系提质增速的新起点,人们期待中国同阿拉伯伙伴进一步推进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中阿关系美好未来。

南南合作树典范

“这个体育场是对我们历史的致敬,也是对令人激动的未来的展望。”

卡塔尔交付与传承至高委员会秘书长哈桑·萨瓦迪点赞的,是由中国公司承建的世界杯主体育场——卢塞尔球场。这座印在卡塔尔面额10里亚尔纸币上的地标,是世界同类型中跨度最大、最复杂的索膜结构体系建筑,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个典型项目。

这是2022年8月11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拍摄的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卢塞尔球场。新华社发(尼库摄)

卡塔尔世界杯期间,这个中东国家的光伏电站、恒压变频供水系统、新能源客车等中国“智造”随处可见,成为展示“一带一路”合作丰硕成果的舞台。

作为历史上丝路文明的重要参与者和缔造者之一,阿拉伯国家身处“一带一路”交汇地带,历史、地理渊源决定了中阿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2014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

共建“一带一路”植根于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顺应阿拉伯国家推进经济多元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需求。沙特“2030愿景”、埃及“振兴计划”、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阿联酋“面向未来50年国家发展战略”、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一带一路”与阿拉伯国家长期发展战略不谋而合,深入对接。目前,中国已同20个阿拉伯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双方在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实施200多个大型合作项目,合作成果惠及双方近20亿人民。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发展阶段衔接、理念思路契合、经济结构互补,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中国多年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近年来,中阿各领域务实合作持续走深走实,已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2021年,中阿双向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70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2.6倍;中阿贸易额达到3303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1.5倍;2022年前三季度,中阿贸易额达3192.95亿美元,同比增长35.28%,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红海新城储能项目、吉赞产业集聚区等项目助力沙特实现能源和经济多元化;在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巨石埃及玻璃纤维生产基地年产量超20万吨,埃及因此成为全球重要的玻纤生产和贸易国;在科威特沙漠深处,中科合作的穆特拉住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搭建雨水收集系统,在解决40万居民住房问题的同时,还加快了当地的“海绵城市”建设……一个个成功范例,成为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合作不断拓展的生动注脚。

相近的发展诉求,相通的发展使命,相融的发展利益,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前景广阔。

埃及《金字塔报》副总编塔里克·苏努提说,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充分考虑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对此持积极态度。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正在推动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守望相助结伙伴

阿拉伯谚语说:“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

今年9月,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阿联酋国家展台展出的中国与阿联酋联合生产的新冠疫苗样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这是中国和阿联酋两国友谊的生动写照,也再次印证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友谊历久弥坚。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谱写了中阿命运与共的新篇章。从彼此支持鼓励到抗疫物资互助,从在线经验交流到中方派遣医疗组紧急驰援,从疫苗临床试验到联合灌装生产,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抗疫国际合作中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在中国抗疫艰难时刻,阿拉伯伙伴第一时间表达慰问和支持:沙特国王萨勒曼是第一个致电习近平主席支持中国抗疫的外国元首;阿盟是第一个同中国共同发表团结抗疫文件、集体肯定中方抗疫成就的重要区域组织;阿联酋全球第一高楼哈利法塔打出“武汉加油”等巨幅灯光标语,埃及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披上中国红;卡塔尔航空为中方抗疫开辟“绿色通道”……

2020年3月1日晚,位于埃及开罗、卢克索、阿斯旺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地以灯光秀的形式同时点亮五星红旗,以此表达埃及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支持。图为当天在埃及卢克索拍摄的卡尔纳克神庙。新华社发(拉德万摄)

当阿拉伯国家遭遇疫情的严峻挑战,中国毫不犹豫伸出援手: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送去中国疫苗等“珍贵礼物”,通过远程医疗等方式分享抗疫经验……从沙特、埃及到苏丹,从巴勒斯坦人民及周边地区的巴难民到叙利亚等冲突地区民众,中国的抗疫援助没有缺席。截至2022年10月,中国已向阿拉伯国家提供新冠疫苗超过3.4亿剂。中国还同阿联酋及巴林开展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三期国际临床试验,同埃及合作建成非洲首条新冠疫苗联合生产线,同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开展疫苗本地化生产及药物研发合作,有力支援了阿拉伯国家抗疫。

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刻,中方多次呼吁打造“健康丝绸之路”,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同30个国家一道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危机面前,“一带一路”呈现出强大韧性与澎湃活力,为各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改善民生注入宝贵力量。

阿盟副秘书长胡萨姆·扎基由衷感慨,面对世纪疫情,阿拉伯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再也找不到像中国这样真诚的好朋友。

美美与共再扬帆

“风是永恒的旅行,它不会抵达,它的路途没有终点。”

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在诗集《风的作品之目录》中的诗句让很多中国读者领略到阿拉伯文化之美。今年11月,这本书的中译本获得中国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成为中阿两大文明之间交流对话的又一见证。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国是文明古国,阿拉伯地区是人类古老文明的交汇之地。在中阿友好交往的历史长河中,两大文明互学互鉴在人类文明交往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上,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瓷器、造纸术、印刷术一路西行,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万里东来,中阿人民把文明交流的成果传播四海,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中阿人民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探索发展道路、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相互帮助,在深化人文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事业中相互借鉴,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生动范例。

2016年初,习近平主席在阿盟总部演讲时宣布实施中阿“百千万”人文交流工程,包括开展100部中阿典籍互译,邀请100名专家学者互访,提供1000个阿拉伯青年领袖培训名额,落实1万名中阿艺术家互访等,为促进人才和思想在“一带一路”上流动起来、推动中国同阿拉伯国家文化交流注入动力。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近年来中阿人文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拓展,“汉语热”在多个阿拉伯国家持续升温,中阿典籍互译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等项目不断推进。

2022年7月20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参赛选手在“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沙特赛区决赛中演讲。新华社记者王海洲 摄

约旦中国问题专家、作家萨米尔·艾哈迈德从2007年开始系统研究中国。他在著作《东方的复兴》中专门辟出章节介绍“一带一路”,剖析这一倡议为阿拉伯世界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艾哈迈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一带一路’带来的伟大契机,不仅从经贸合作领域,也将从文明和战略层面实现阿中双方更深层次的互利共赢,让阿中双方都拥有更美好、更繁荣的未来。”

执大象,天下往。

以首届中阿峰会为契机,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将同阿拉伯国家心手相连、并肩前行,继续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