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北汽北极狐“复制”小康?

2023年03月11日 01:03 来源于:共富财经
来源:子弹财富观曾经说过“绝不造车”的华为,最近两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人气从未下降。似乎每次上市车企和华为合作,都能成为媒体和资本关注

来源:子弹财富观

曾经说过“绝不造车”的华为,最近两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人气从未下降。似乎每次上市车企和华为合作,都能成为媒体和资本关注的焦点。

除了最近一直热销的小康社会,与华为合作“造车”的北汽蓝谷也在资本市场收获了几笔高关注。

此前有消息称,在2022年6月20日的北汽蓝谷业绩说明会上,北汽蓝谷副总经理范景涛在回应投资者关于极狐Alpha S是否进入华为销售渠道的问题时表示:“公司和华为一直在积极推进,但由于保密协议等相关规定,目前不能做具体披露。”

同样是在6月中旬,极狐官方宣布,Alpha S新HI版将于今年7月份全面大规模交付用户,9月份进入量产交付期。

相比之下,之前有一个天体M5大卖,然后有一个M7的极大关注。小康股份市值涨至千亿.关键点可能是极狐能否复制世界的商业奇迹,是否会进入华为的销售渠道。从业绩会的回应来看,福克斯官方既不否认也不敢承认。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硝烟弥漫的6月底,有媒体报道称,极速福克斯Alpha S新HI版已经入驻华为销售渠道,并在北京银泰中心华为店看到了极速福克斯Alpha S车型连同天界M5。

同样的问题,更早之前的5月7日,在极速福克斯Alpha S新HI版发布会媒体沟通会上,于华伟城东表示,极速福克斯Alpha S新HI版的销售渠道主要基于极速福克斯和BAIC的营销网络和销售体系,“华为在辅助,只提供部分零售店”。

由此可见,极狐机型进入华为销售渠道并非不可能,而热销的M5也证实了这样的零售渠道不仅可行,而且效果不错。

7月,第一批用户交付,极狐能否复制世界奇迹?BAIC和华为“携手”的故事是怎样的?为什么北汽蓝谷深陷巨额净利润亏损?

一个

华为“造车”的受益者

“我们的自动驾驶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最强的,没有之一。”一向能把牛皮吹进现实的于华伟城东,在2022年5月北汽极速福克斯Alpha S新HI版发布会上,放下了这番“恶意言论”。

从极狐车的名字来看,既然说是“新HI版”,那肯定有“老”版的车。

2021年4月6日,北汽极速福克斯官方宣布,首款搭载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智能纯电动汽车Alpha S将于4月17日在上海发布。发布会前一天(4月16日),一段全球首款L4级自动驾驶汽车的路测视频引爆全网。这款搭载华为ADS自动驾驶技术的北汽极致福克斯Alpha S车型,还没有先火起来。

BAIC和华为“造车”的消息一出,BAIC蓝谷就在二级市场迎来了一波资金热潮。股价也从2021年4月1日的8.33元涨到5月20日的19.20元,创造了北汽蓝谷上市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短短50天累计涨幅超过130%。

从时间上看,BAIC与华为的合作明显早于小康,但由于合作程度不同,BAIC极狐华为机型的交付晚于小康赛利斯。同时,由于产品硬件的打磨和软件的适配需要时间,加上小康的Celeste SF5因为准备不足而“早产”,原计划2021年底交付的华为HI版极速福克斯Alpha S也未能实现目标。

之前有小康赛勒斯的失意,之后有阿尔法福克斯的失信。2021年底,资本市场对华为“造车”有诸多质疑,甚至有传言称极狐与华为分道扬镳。受这些消息影响,曾经因为与华为合资而备受资本追捧的北汽蓝谷、小康的股价,博

直到2022年5月7日,极狐Alpha S新HI版再次发布,市场疑虑才得以消除。北汽蓝谷的股价也从2022年4月27日的5.55元涨到6月28日的10.27元,两个月累计涨幅85%。

虽然我没有小康那么幸运,但是我可以凭借华为的力量直接把市值从100亿冲到1000亿。然而,北汽蓝谷借壳上市四年来,仅有两次股价上涨,均与和华为合作的极狐Alpha车型发布有关。

《子弹财经观》注意到,极狐汽车官网与华为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17年9月BAIC蓝谷与华为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随后,2019年,BAIC蓝谷与华为联合成立了“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

第一次合作造车是在2020年10月上市的极狐Alpha T车型上,比今天上市的华为新版极狐Alpha S早了一年半,比小康赛力士SF5上市早了半年。

可见,北汽蓝谷与华为合作的“交集”并非一时炒作,而是之前的合作造车未能引起资本市场的波动。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传统企业面临数字化转型的今天,这种合作模式并不奇怪。不仅仅是BAIC,广汽、SAIC和东风也看到了类似的合作消息。但真正能直接拉动市场情绪的,是华为在第一线帮助车企的“造车”之举。

在华为“造车”的这场博弈中,小康股份是公认的受益者,那么北汽蓝谷是否也是?

2

净利润巨亏的背后

7月5日,BAIC蓝谷发布了6月份的产销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6月,月汽车产量达到1898辆,同比增长496.86%,月汽车销量达到3597辆,同比增长126.94%。前6个月累计汽车产量6082辆,同比增长181.97%,累计汽车销量17010辆,同比增长144.43%。

从月度或累计产销数据来看,2022年上半年北汽蓝谷同比增速亮眼,也符合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井喷发展现状。如果上海疫情没有影响汽车零部件的供应,这一同比增长率数据可能会更好。

但对比产销就会发现,北汽蓝谷上半年的汽车销量是产量的近3倍。尤其是3月份,销量是产量的5倍多,4月份,销量是产量的9倍多,太奇怪了。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汽车零售市场也是我们常见的“预售模式”——,先交定金,再通过订单的转换排队发货。换句话说,汽车产销基本持平是合理的。

北汽蓝谷给出的产销数据是销量是产量的几倍。这样,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库存积压。销售的大部分车型都是之前生产的库存车。

子弹财富观根据产销量结构偏差发现,五年半以来,BAIC蓝谷累计产量26.02万辆,累计销量48.09万辆。即使在2019年产量只有4.43万辆的情况下,BAIC蓝谷依然可以交出15.06万辆的年销量。

在2019这个极其极端的年份,北汽蓝谷似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20年,北汽蓝谷汽车产量下降70.17%,汽车销量下降82.79%。随着产销断崖式下滑,北汽蓝谷的营收和利润也大幅下滑。

《子弹财经观》整理了近五年的营收和净利润数据,发现2020年,BAIC蓝谷实现营业收入52.72亿元,同比下滑77.65%,净利润亏损64.76亿元,上年为盈利3900万元。2017年至2019年三年平均净利润仅为1533万元。

北汽蓝谷虽然“不赚钱”,但也不会带来n的巨额亏损

诚然,市场上有新品牌、新车型,但从R&D费用来看,近五年累计金额仅为29.9亿元,其中近两年R&D费用达21.81亿元,占五年总额的72.94%。即使在2021年,当R&D费用创下新高时,也将达到12.08亿元。这一年,只有极狐品牌有两款高端机型,Alpha T和Alpha S,以及正在打磨的极狐Alpha S华为HI版。

这样看来,说R&D投资造成巨额亏损就有点牵强了。

最后,从R&D费用和营业收入对比来看,2019年营收高达235.9亿元,R&D费用仅为4.39亿元。上市前一年的2017年,营收114.9亿元,对应的R&D费用只有1500万元。可见,对于BAIC蓝谷来说,R&D投资与营收的关系并不是很大,新产品R&D拖累业绩似乎更是无稽之谈。

在旧模式已经淘汰,新模式尚未上路的情况下,中间产品的断代似乎是BAIC蓝谷巨亏的主要原因。

从2017年最好的业绩来看,R&D的投入只有1500万,这也说明在2019年极狐品牌成立之前,北汽蓝谷新能源汽车是一个业务,而不是一个产品。我们主要靠采购零部件和加工生产汽车,技术投入很少,不需要为了争夺更大的市场或者赢得用户的良好口碑来树立品牌形象。

失落的“贵族”

2019年polar fox品牌的成立似乎是BAIC蓝谷造车的分水岭。

在此之前,BAIC蓝谷已经连续六年位居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一。2017年,BAIC蓝谷销量超过10万辆,甚至超越特斯拉夺得全球第一。2018年,BAIC蓝谷销量超过15万辆,比比亚迪高出近50%。

在高光下,借壳上市的北汽蓝谷当之无愧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股”。

而北汽蓝谷生产低端电动车,大部分配送给城市公交的运营车辆。曾有媒体报道,北汽蓝谷2018年运营车辆销量占比70%。按照15.8万的年销量计算,北汽蓝谷在这一年仅运营车辆,与比亚迪电动车总销量相当。

之后,北汽蓝谷经历了收入、利润、销量70%以上的断崖式下滑,如今已经成为年销量3万的汽车品牌。可以说,以前有多耀眼,现在就有多黯淡。

如今,北汽蓝谷似乎又进入了一个关键节点。极狐通过自有渠道买车两年后的销售情况实在是差强人意。能否效仿小康成功,借助华为的“造车”走上极狐品牌发展的快车道,似乎是BAIC团队的期待。

目前,市场对polar fox的关注点似乎已经落到了能否在全球复制AITO品牌的营销策略,能否搭上华为销售渠道的顺风车。

从全新的HI版极狐Alpha S来看,这款搭载了3个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4个全景摄像头的华为ADS自动驾驶模型,足以让世界M5和M7汗颜。鸿蒙系统座舱、华为电驱动、快充技术、全球拥有的超长续航等卖点也在这款车型上出现过。

客观来说,从产品角度来说,极狐模式没有太大问题,综合性能和合作深度都比问界高了一个台阶。至于以后能不能卖得和全球一样好,不仅要看量产后的市场反馈,还要看华为会不会为它“吆喝”。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