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年报观察 - 海昌海洋公园文旅寒冬

2023年04月05日 02:04 来源于:共富财经 浏览量:

年报观察 | 海昌海洋公园文旅寒冬

观点网 3月31日,海昌海洋公园正式发布2022财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海昌录得营收7.930亿元,归母净利润录得-13.96亿元。

期内各项财务指标相较于2021年均有所下降,其中营收同比下降67.77%,毛利同比下降138.6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65.23%。净资产收益率再次跌入负值,录得-43.69%,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比起2021年上涨6.48%至73.79%。

海昌主要经营项目营业收到疫情防控措施限制,各项经营数据大幅下滑,但另一方面海昌也据此减少许多经营成本以及优化了流动性结构,流动负债/总负债下降7.56%至35.05%。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消费需求迎来反弹,文商旅全行业也逐渐复苏。2023年前两月海昌录得旗下项目各项数据都已反超疫情前2019年同期。随着市场进一步恢复,海昌或有望从近三年的经营困境中逐渐走出来。

疫情下的无奈

2022年海昌海洋公园营业收入为7.93亿元,比起2021年24.60亿元收入缩水近2/3。

数据来源:海昌海洋公园公告 观点指数整理

观察海昌2022年的收入结构,可以看到其收入组成前二位为主题乐园门票收入及公园内消费,二者合计共占总收入79%。可以认为,主题乐园运营为海昌的支柱业务。

数据来源:海昌海洋公园公告 观点指数整理

对比海昌海洋公园2021年和2022年的收入组成变化,可以发现,来自主题乐园运营的锐减构成了总营收减少的主要原因。门票收入及公园内消费收入两个科目对比2021年减少共计减少60%,达到约10亿元。

此外,海昌在2021年出售了青岛、武汉、天津、武汉四地的自持的海昌极地海洋公园项目,这笔大宗交易为海昌在2021年带来了5.84亿元的资产处置收入,大大提升了收入与盈利水平。此次出售以后,海昌仅剩下6个自持的主题乐园项目。

将旗下接近一半的主营项目打包出售,是海昌面对新冠疫情之下严峻经营环境的壮士断腕之举。然而在2022年,海昌已退无可退。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观点指数整理

2020年及以前,海昌的投资性物业一直维持在30亿元水平,自疫情以来不得不释出其价值来维持自身发展运营。然而2022年仅剩下4.223亿元货值,近乎消耗殆尽。

无法通过出售资产来输血以后,海昌2022年的净利润直接被打回原形——录得净亏损13.96亿元,与2020年新冠疫情元年14亿元亏损为同一水平。很遗憾的是,三年疫情期间,海昌似乎并未发展出足够的应对疫情的有效机制。

然而这种境况对于海昌而言“非战之罪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海昌海洋公园不得不进行反复的阶段性关闭与限流。以海昌旗下规模第二大的上海海昌公园为例,该项目在2022年仅营业280天,不及2021及2020年的364天和289天,其他地区项目也遭受了较为严重的闭园和限流影响。实际上,海昌已经最大程度从自身运营上去挤出一丝可能的生存空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观点指数整理

海昌2022年销售及市场推广相关的开支为0.85亿元。较2021年大幅降低62.3%;同时行政相关的住处为6.06亿元,相比2021年的11.48亿元降低了47.2%;此外,海昌的财务成本也从2021年的4.9亿元降低约35.7%至2022年的约3.15亿元。

疫情使得主题乐园业务无法开展,海昌也据此大幅缩减宣传推广和经营成本;此外业务难以扩大也直接导致贷款总量减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关的财务费用。如果说,2021年海昌将旗下项目资产变现是壮士断腕,那么2022财年因疫情导致业务停滞,便是海昌不得不削减成本,最大程度上实现“止血”。

轻资产输出

2022年一整年来,海昌文旅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和IP运营消费业务有着不错的发展, 在文旅业务输出方面,截止到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18个城市共计运营18座海洋馆,同时已签约的海洋馆项目达到20个以上,大约有20家海洋馆目前处于洽谈阶段。

从项目数量上来看,目前海昌轻资产签约或运营项目与自持重资产经营项目数量比约为6:1,似乎海昌也有着转型轻资产运营的趋势,但从实际收入结构来看却并非如此。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观点指数整理

可以看到,文旅输出带来的收入无论是总量还是相对占比都处在十分低的水平。从绝对总量来看,文旅输出业务带来的收入仅为五千万元/年的水平;从相对占比的角度来看,虽然2022年相对总收入占比有所上升,但这是由于总收入减少导致的被动上升,从总量来看2022年文旅业务输出带来的收入比起七年反而有所减少。即使相对占比上升了,但也只是占总收入的5%,目前海昌的文旅输出业务距离成长为支柱级别业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观点指数整理

诚然,文旅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确实有着更高的收入效率。通过海昌公园运营收入和文旅输出收入数据分别与其对应的销售成本作分析,以经营相对正常的2021年为例,在公园运营上投入1元成本可以获得1.28元收入,在文旅输出业务上投入1元成本可以获得1.75元收入;以经营受到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2022年为例,在公园运营上投入1元成本仅可以获得0.72元收入,在文旅输出业务上投入1元成本可以获得1.18元收入。

可以看到,轻资产输出业务单位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带来的更高的边际收入增长,同时更能抵抗疫情风险,即便在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时期也能保证收入完全覆盖成本,实现真正的“旱涝保收”。

但从宏观来看,基于海洋主题乐园/海洋馆的轻资产运营有着其自身的局限性。国内的海洋公园或海洋馆的项目数量和市场并不算大,整体规模不如购物中心或者商业写字楼的商业物业,这就导致海昌文旅输出业务的市场空间和后续潜力都比较有限。

此外,至少目前在主题乐园这一类目的经营上,自持物业、采取重资产经营的模式要比常规的轻资产带来更大的收入总量。在这两项业务收入总量达到相似水平之前,轻资产业务更高的投入产出比的优势并不能发挥出来。

曙光初现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改变,新冠黑天鹅的余波正走向尾声,灰暗而零碎的经营情况也在慢慢好转。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观点指数整理

2023年1至2月,海昌海洋公园旗下所有项目人流量达到106万人次,是2022年同期收入的143.6%,同时也超过了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主题乐园相关收入方面,2023年1-2月当期收入达到1.73亿元,大幅超过2022年同期收入水平,较疫情前的2019年收入也有不小程度的上涨。

自疫情防控政策放松以来,海昌运营数据回暖与突破一定程度上有着当初消费需求反弹的原因。宏观层面上,全国各地的文商旅项目运营上都有所反弹,包括但不限于北京环球影城、北京欢乐谷以及复星旅文Club Med项目。

疫情防控的开放、基于的资金、投资促进及优惠政策的施行、需求的恢复与反弹于包括海昌海洋公园在内的文商旅企业而言都是较大利好。良好的运营数据表现也一定程度印证了海昌拥有目前在国内地区较为优质的项目资产、治理结构以及商业模式,当市场逐渐恢复时,内部及外部的利好因素会为海昌带来马太效应前沿的收益。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