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宇邦动力2022年度董事会管理工作回顾

2023年03月16日 10:03 来源于:共富财经
(原标题:宇邦动力2022年度董事会管理层回顾)宇邦动力2022年度董事会经营意见如下:一、经营状况的讨论与分析2022年,公司

(原标题:宇邦动力2022年度董事会管理层回顾)

宇邦动力2022年度董事会经营意见如下:

一、经营状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2年,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统一思想,集中力量,提升战略管理能力,推行先进管理模式,推动发展模式转变。面对新形势,公司紧跟国家“双碳”政策,积极拥抱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牢牢把握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趋势,不断探索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产品和技术升级。坚持初心,持续推动业务突破、项目落地、管理升级。详情如下:

(1)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实现经营业绩的新突破。

2022年,公司积极应对,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市场运作能力,加强经营分析和管理,有力保障了各项经营活动的开展。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247.4万元,同比增长59.10%;2022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925.93万元,同比增长118.2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7069.60万元,同比增长112.90%。

1.智能电源产品

2022年,随着上游供应商MCU等芯片供应量持续增加,公司芯片采购紧张局面得到缓解,产能逐步释放,智能电源产品向客户交付进度加快,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报告期内,智能电源产品收入42,872.14万元,同比增长67.45%。

受益于电网投资持续大幅增长,智能电能表及终端设备处于轮动周期。2022年,智能用电产品招标量和招标金额大幅增长。国家电网方面,公司2022年中标总额3.12亿元;南方电网方面,公司2022年中标总额6800万元。

2.智能检测

公司通过技术赋能、产业链协同和管理提升,不断优化智能巡检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了业务销售的大幅增长。报告期内,智能巡检业务收入8312.07万元,同比增长42.42%。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智能巡检业务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优秀管理人才,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公司的业务发展和执行已经从传统的业务总部垂直执行,逐步转变为多区域执行的扁平化业务模式。在华东、华南、华中、华北地区构建了智能巡检服务的专业营销网络,形成了智能巡检服务的本地化服务能力和市场能力,有效提升了市场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增强了客户粘性,实现了智能巡检服务的快速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在华北业务领域,公司与国家电网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更名为国家电网动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此次战略合作为契机,共同探索智能传感、航天数据融合、航天数据挖掘等电网航天技术的深度应用,培育新动能,共同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在华南业务领域,从提供技术开发服务到软件实施服务,大多数技术开发服务项目都由本地团队实施。

为了加快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成功实施广东业务的基础上

报告期内,华东地区成立了本地数据处理团队和软件实施团队,承担了安徽机巡中心的大部分数据处理工作。在此期间完成了无人机样板间的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用户粘性。无人机模型室依托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技术,以“业务数字化、管理规范化、操作智能化”为方向,实现飞行空域管理、巡检计划制定、运行安全监控、数据交互处理、辅助维修决策等业务全流程在线流转,提升缺陷识别分析、数据安全防护和运行全流程控制能力,有效减轻基层员工操作压力,全面支撑数字化班组建设,推动现代装备管理体系扎实落地。促进了公司智能巡检软硬件商业模式的拓展和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

近年来,2019年以来,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制定了输电线路巡检和数据处理分析应用服务的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为智能巡检服务明确了业务标准和行业发展方向,市场需求不断增加。2019年9月,国家电网设备部发布编号《国网设备部关于印发架空输电线路激光扫描技术应用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首次明确规定了不同等级、不同类型UHV线路、通道的激光扫描周期。2019年南方电网《智能输电线路推进路线策略》提到,未来智能巡检的目标是实现输电线路100%无人现场巡检,实现日常巡检、特检、故障巡检、状态监测。2020年,国家电网《关于印发2020年设备管理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正式提出“加大输电线路巡检无人机推广应用力度”和“推进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建设”的要求。上述规划文件显示,电网公司在输变电领域对智能巡检服务有大规模需求,努力推动行业技术发展和整体解决方案创新。在政策的推动下,公司智能巡检业务收入从2019年的1389.84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8312.07万元,复合增长率为81.5%。

2022年,国家电网下发通知,推进运维模式转变,提升安全质量效益,加快建设现代化设备管理体系,对推进无人机在设备管理中的规模化应用提出要求。《通知》的总体思路是,整体推进无人机在各学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和成果共享,构建多学科融合的自主无人机运营体系,提高管理的规范化、业务数字化技术的实用化和团队专业化水平。通知要求,要不断提高无人机装备配置率,加强基层队伍应用,不断提高无人机巡查覆盖面。“十四五”末要全面实现无人机大规模应用,装备运维模式变革成效显著。通知还要求,一方面要全面实现输电无人机规模化应用,加快配电无人机规模化应用,扩大无人机自主巡检规模,有序推进变电站、DC无人机规模化应用。另一方面,要完善无人机设备的技术标准,逐步实现无人机巡检业务的自主实施。面对未来智能巡检服务市场需求的变化,公司利用软硬件协同优势,按照产品与服务相结合、顺应新市场思路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智能巡检业务模式。上述调整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巡视服务人员数量与设备不能及时满足客户需求的矛盾,公司可以逐步减少

报告期内,公司以电力大数据为基础,以软件研发为抓手,以智能硬件为加持,以领先技术为核心,实现了巡检业务的快速发展。在继续巩固电网三维数字化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提高自主研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依托国内唯一的全电压等级线路通道样本数据库,拥有无人机、智能机巢、巡检机器人、智能视觉监控摄像机等全系列自主研发的巡检硬件产品,不仅能满足干线线路的巡检要求,还能对重点区域进行精细化巡检。在此基础上,公司以digital twin技术延伸开发了宇邦Digital Twin可视化平台,从而实现了从平台到数据感知、采集的完整自学习数字化产品链。基于激光点云、倾斜摄影、杆塔逆向建模、高速渲染引擎等先进技术,实现输变电配电场景三维可视化,对电网设备和各种状态感知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综合控制,建设运检控制中心,实现设备运行、通道环境、作业现场等输变电配电业务全景数据的可视化显示和智能决策分析,支持运检人员对设备和通道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跟踪和巡检。它将电网运行状态的多维感知数据实时融入数字孪生系统,形成物理电网和数字电网的孪生共存和精确映射。虚拟服务现实,数据驱动决策,多源数据完全联动,智能监控深度融合,灾害预警综合分析,故障处理智能指挥。

随着商业模式的转变、技术应用的逐步深入和产品的系列化,输电线路智能巡检领域的无人机产品、数据扫描、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开发等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加,以适应电网公司商业模式的新变化,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3.信息技术服务

随着电网公司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客户的业务需求逐渐增加,这项业务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报告期内,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5,386.64万元,同比增长23.21%。

公司以现有专业软件开发实施、运维、系统集成服务为基础,从电网调度、运检、营销、金融等应用层业务场景向数据中心发展,抓住新型电力系统和数字电网建设机遇,积极拓展工业互联网产品和技术。

公司响应国家和两网号召,依托自身软件R&D团队和实施团队,参与了作为电力物联网重要组成部分的能源物联网技术建设,推动能源转型革命,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报告期内,公司与华能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在大规模共享储能、用户侧储能、用户侧综合能源服务、科技创新、碳交易、碳金融等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

4.新轨道布局

2022年,公司紧跟国内外新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动态,持续增持双碳、新能源、新动力系统相关技术及相关公司。公司利用自身在电力行业近30年的行业优势,与电网多年合作建立的客户关系,以及制造业和R&D的优势,加快在储能方向的布局。

(2)深化科研精细化,产学研合作展现新成果。

在创新技术的持续加持下,宇邦动力凭借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市场眼光,巩固了行业地位,拓宽了市场版图,打造了集技术创新、产品多元化、服务完善于一体的工作体系。在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双电网、智能巡检、物联网智能运营、能源工业互联网等方面推出了众多优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从而重塑绿色电力生态,助力建设“零碳中国”。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知识产权272项,其中授权专利89项(包括实用新型55项、发明专利26项、外观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83项。2022年共申请知识产权24项,其中专利9项(包括实用新型2项、发明专利6项、外观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5项。

1.智能电源产品

在国网智能电能表研发方面,公司优化了国网新标准电能表,全面提升了产品在准确度、功耗等方面的性能指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单相智能电能表和三相智能电能表、C级三相智能电能表、D级三相智能电能表等国家电网新标准获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检测报告,具备投标资格。为满足电网公司加快实施电力物联网建设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公司的物联网电能表也在持续开展研发工作;南方电网智能电能表研发方面,公司已于2022年完成新标准表和三相智能电能表的研发和检验,为公司持续获得南方电网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集中采购订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依托电力物联网感知层数据采集传输设备的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产品,公司秉承“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理念,在智能化、多业务融合、数据快速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技术迭代,完成了基于800M-CortexA7的高性能I型集中器的研发和商用,大幅提升了集中器的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管理能力。频率超过1G的更高性能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也已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公司的高性能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产品可以有力支持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

随着新电力系统的建设,新能源并网运行、市场化电价机制调整等因素催生了新一代智能电表的需求,需要双向计量、在线监测、负荷管理等新功能。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国家电网在IR46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更适合国内需求的IOT电能表概念和试行标准,并于2020年开始试点采购IOT电能表。考虑到分布式光伏和用户端储能接入配电网需要配备智能电表,物联网电表不仅有存量替代市场,还有可观的增量市场。此外,配合其他专业设备,IOT电度表可用于更智能的用能场景。目前,公司前期已开展IR46标准和国家电网物联网表的预研工作,有一定的技术储备。

在公司计量采集装置方面,为提高电网设备的信息安全可靠性,保障国家能源信息安全,公司具有传统技术优势的计量采集装置已全部替换为国产元器件。2022年,他们通过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检查,并获得了relevan“国产化审查”后的合格报告

为了提高无人机在巡检作业中的应急作业能力和效率。公司推出了智能无人机巢产品——“于超300、于超50无人机智能巢”,支持多场景,通过自动充换电实现24小时无人智能巡检。“于超300”是支持长航时无人机的快速自动换电无人机巢,“于超50”是支持微型无人机的轻型自动充电无人机巢。“于超”可搭载多种类型的无人机,配合公司业内领先的精细化巡检软件,可提前规划精准路线,实施精准长时间巡检。

目前,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各类无人机、激光雷达等硬件产品,以及激光点云处理系统、输电线路全景控制平台等先进软件产品,实现了软硬件结合,产品链条完整先进。这些结合智能无人机巢可以有效拓展无人机巡检的潜力,进行差异化竞争,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智能巡检领域的竞争力。

(2)基于三维数据处理云平台的逆向建模

本项目在激光点云处理云平台上开发逆向建模功能模块。通过系统设计、编码开发、系统调试和整体测试,项目已经开发完成,各项功能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包括云计算服务模块、微服务模块、界面展示模块等子模块的开发。利用激光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建立精细的输电线路三维模型,进一步支持电网数字孪生平台的深入应用,支持电网公司和省公司对输电线路三维模型在规划设计、基础设施、运行和应急中的应用需求,支持大电网建设和运行,充分利用数据价值。

(3)宇邦数字双胞胎可视化平台

宇邦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可应用于电力行业的输、变、配三大场景。该平台涵盖了电力设备的账户信息、感知信息、运行信息和气象信息。通过电网运行场景的三维数字可视化,对电网设备和各类状态感知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综合控制,构建运行巡检控制中心,实现设备运行、通道环境、作业现场等输变电、配电业务全景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智能决策分析。支持电网公司对设备和通道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跟踪和巡视,实现从电网到设备的一键穿透,可大幅提升电网运行透明度水平,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赋能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运维管理。

在输电场景中,公司的数字孪生技术可以通过激光雷达设备对输电线路进行三维扫描,获取高精度的激光点云数据,准确直观地再现输电线路线路本体和通道的地形地貌,形成物理电网和数字电网的孪生共存,精确测绘,实现线路的全景信息展示和工况模拟预警。同时,整合卫星遥感、地理信息、在线监测和巡检数据等多种多源数据,实现自然灾害演变路径和趋势的分析评估及系统的可视化展示,实现重要电网设备灾害风险的全面控制。

在变电站场景中,基于三维模型和数值仿真技术,可以从宏观到微观、从系统级到设备物理场级、从现象到物理本质对变电站的感知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更加准确地对在役设备进行状态评估、状态预测和故障分析,辅助变电站的智能运维决策,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

在分配场景中,分配数字孪生可以与分配网络主交互

该公司的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不仅在技术上进行了创新,而且在应用程序端进行了多次升级,提高了界面的友好性和用户的体验。通过宇邦三维全景可视化平台,还可以同时管理数百个智能无人机巢,通过智能无人机巢的网格配置,更快地推动无人机自主巡检的规模化应用。再者,公司智能巡检业务范围将从线路巡检升级到网络公司全设备端和包括新能源应用在内的全场景检控,从而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3.双碳云平台的构建

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检测在线交易带来的新技术需求,公司紧跟上述市场机遇,积极推进公司双碳数字平台业务。凭借多年积累的能源管理技术和电力行业经验,公司推出了“宇邦云碳信息平台”。作为碳资源管理产品,平台具有能源碳概览、全球碳测量、全景碳足迹、企业碳检测、碳排放评级等功能模块。该平台主要服务于产业园区和企业,可为产业园区和企业提供能源消耗、碳排放等信息的统计管理,实现能源和碳排放数据监测、趋势分析和企业碳资源数据的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大屏展示,帮助园区实现企业碳资源管理数字化,加速产业园区和企业。

双碳云平台可视化页面如下图所示:

4.产学研合作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展产学研校企合作,先后与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利用各自的技术优势开展科技合作和联合研究,为公司持续输送技术驱动力,为公司提前储备技术和人才。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在地面巡检机器人、基于人工智能的传输通道缺陷识别、多摄像机融合、视频跟踪技术等领域进行深入开发。对地面巡检机器人的导航精度和人工智能识别算法进行了优化。将基于人工智能的传输通道缺陷识别算法部署到在线监测装置的嵌入式平台上;优化了多摄像机融合算法和视频跟踪技术。在公司与北京邮电大学的合作项目中,开展了“无人机混合组网研究”,包括无人机混合组网的多模式软件开发和硬件集成测试,以实现多种通信系统的融合,提供多系统、大范围、高速、低时延的数据回传链路。这些合作有效促进了公司与高校的技术交叉融合,提高了公司研发和技术产品化的速度。

(3)聚焦核心,精益求精,把管理职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了日常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员工激励和内部控制,对市场开拓、日常经营管理和人员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日常经营管理方面,公司着力全面推行“前台管理”,实现了管理侧改革,达到了“向管理要效益”的效果。同时,该公司还实施了数据和信息管理措施,以实现“细致高效”的协作。

在财务管理方面,公司通过项目任务书作为项目预算的起点来控制项目支出。定期编制事业部的费用报表和利润表,并与公司的财务预算进行对比,对未完成的经济指标和成本超支进行预警,以便提供

在员工激励方面,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司的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有效结合股东、公司和核心团队的利益,使各方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公司在充分保护股东利益的前提下,制定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275万股,占总股本的1.56%,其中首次授予228.3万股,预留46.7万股。

公司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强化管理和内部控制,完善和强化投资决策程序,提高资金使用和日常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盈利能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经营模式、行业及R&D的说明。

(一)主营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

1、主营业务概述

公司主要从事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等智能电力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智能巡检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公司以及大型发电企业,是国家新型电力体系建设和数字电网建设的重要供应商之一。

公司提供的产品包括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故障指示器、电能信息采集计量装置等智能电力产品,提供的服务包括智能巡检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从应用场景来看,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主要用于用电领域;故障指示器主要用于配电领域;本发明主要用于发电和变电领域;智能巡检服务主要应用于输电领域;信息技术服务主要为电网公司的调度、巡检、营销等提供软件开发和运维服务。

2020年9月,中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性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先后加快电力物联网、数字南方网建设,基于电网信息化的能源物联网建设正式进入引领和提升阶段。公司主要从事智能巡检、信息技术服务、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等智能电力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企业和其他非电网企业,是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供应商之一。公司产品和技术符合电力物联网和数字南方网建设。随着国家能源电力体制改革的浪潮,公司将深度受益于电网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行业发展红利,为公司业务和技术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公司建设的冬奥会期间输电全景监控平台、河北北部电网智能全景生产平台已在张家口赛区投入运行。该平台遵循国家电网公司顶层架构设计要求,开发传输全景集中监控、运维管理、巡检APP等支持运检的业务模块。从而打造“信息监控仓库”,保障电网生产,促进输电生产物联网的成熟,提供全景式的运输和巡检信息,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平台

公司智能巡检业务的核心工作是输电线路巡检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服务。在数据采集方面,通过在直升机/无人机上搭载激光雷达等产品,采用通道激光扫描、可见光通道巡线、通道精细巡线等方式,为客户采集输电线路的激光点云、正射影像、全景影像、倾斜摄影、多光谱等数据。在数据处理上,基于自主研发的激光点云分类算法和逆向建模方法,形成了点云数据处理软件和逆向建模软件,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数据分类、着色、建模和融合。在数据分析方面,主要是检测和识别危险对象和隐患。数据来源包括激光点云数据和图像数据,涉及深度学习、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在数据应用方面,主要包括缺陷大数据的深度分析、激光点云数据的发布、无人机自动巡检路线规划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数字通道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和输电线路综合巡检服务。其中,数字通道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主要满足电网客户对输电线路管理和建设的需求,为客户提供线路台账管理、各种距离测量、运行状况分析、通道隐患查询统计、三维可视化展示、输电通道风险评估、状态巡检、差异化设计等多种应用。工作成果以软件系统或报告的形式提供给客户;输电线路综合巡检服务主要满足电网客户对输电线路巡检的需求。在实地工作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并将工作结果以报告的形式提供给客户。

公司在为客户提供巡检服务的同时,凭借在巡检数据处理、分析和应用方面的技术优势,逐步形成了激光雷达数据处理分析软件、无人机航线规划软件等专用软件,以及无人机巢、输电线路图像在线监测装置等产品。

2019年9月,国家电网《国网设备部关于印发架空输电线路激光扫描技术应用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首次定义了不同等级、不同类型UHV线路、通道的激光扫描周期;2020年2月,国家电网《关于印发2020年设备管理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正式提出“加大输电线路巡检无人机推广应用力度”,“推进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建设”。2019年5月,南方电网《智能输电线路推进路线策略》提到,未来智能巡检的目标是实现输电线路100%无人现场巡检,实现日常巡检、专项巡检、故障巡检、状态监测。上述文件的出台,为智能巡检业务明确了业务标准和行业发展方向。随着UHV和电力物联网的发展,智能巡检逐渐成为输电线路巡检的主要方式。南方电网计划在十五期间实现35 kV及以上线路无人机智能巡检全覆盖。2022年,国家电网下发通知,推进运维模式转变,提升安全质量效益,加快建设现代化设备管理体系,对推进无人机在设备管理中的规模化应用提出要求。《通知》的总体思路是,整体推进无人机在各学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和成果共享,构建多学科融合的自主无人机运营体系,提高管理的规范化、业务数字化技术的实用化和团队专业化水平。通知要求,要不断提高无人机装备配置率,加强基层队伍应用,不断提高无人机巡查覆盖面。“十四五”末要全面实现无人机大规模应用,装备运维模式变革成效显著。

在电力巡检现场,普遍存在安全性高、可靠性差等问题

公司提供的智能巡检服务包括输电线路综合巡检服务、数字通道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应用于巡检服务的软硬件产品。智能巡检作为公司的特色业务,具有业务发展早、业务链条完整的优势。通过使用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和智能无人机巢,实现了智能巡检领域的长航时和精细化相结合,既解决了国家骨干传输网单一巡检距离远、飞行时间长的痛点,又适应了重点区段精细化、差异化巡检要求,从而构建了多种灵活的智能巡检方案, 满足客户在复杂多变的户外巡检作业中的各种定制化巡检需求,有效提高智能巡检的巡检效率,降低巡检成本,为客户提供。

同时,依托在智能巡检领域积累的技术和业务能力,公司积极推进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通过开展三维云平台、遥感远程信息传输、AI机器人等研究课题,实现全场景智能巡检。

(2)信息技术服务

公司信息技术服务主要依托公司在电力行业多年的项目经验,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化的软件开发与实施、运维及系统集成服务。在软件开发和实施方面,主要根据电力企业的需求,在软件系统部署和配置、安装调试、数据迁移、测试和运行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技术合作、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在运维方面,主要提供采集运维、系统运维、数据监控等服务。在系统集成方面,主要集成硬件设备、软件系统、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客户提供信息采集和处理解决方案。

信息的有效处理和实时传递是互联网的交感神经。公司信息技术服务主要依托公司在电力行业多年的技术积累和项目经验,根据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软件开发实施、运维及系统集成服务,主要涉及电网调度、运检、营销、金融、计量、征信等领域,覆盖电网运行监控、数据分析、可视化管理、缺陷管理、精益管理、结算等应用场景。在智能电网深入布局、电力物联网加快建设的背景下,接入电网系统的终端采集设备不断增加,电网公司将对数据分析应用、运维等信息技术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有望为电力信息技术服务业创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将抓住电力物联网和数字南方网建设的机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快速、准确、安全地检索、分析、整合、利用设备运行状态、图像等有效的电网数据信息,为电网公司提供用户用电、电力需求预测、供电调度管理等信息服务,是“以配接商”、“以智接物”发展战略的实现。

(3)智能电力产品

公司智慧电力产品是电力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基础设备,主要包括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和故障指示器。

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中数据采集的主要设备,承担着原始电能的数据采集、计量和传输任务,是信息整合、分析和优化的基础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是采集各信息采集点用电信息的装置,可实现电能表的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双向数据传输、转发或执行控制命令等功能。在智能电网架构中,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作为智能电表和云主站之间的桥梁,负责海量电力用户数据的采集、存储、计算、处理和传输。同时可实现站区用电异常监控,有助于实现有序用电管理,提高供电质量,提升电网用电管理水平。公司的故障指示器用于检测配电网线路的短路和接地故障,监测线路负荷电流,从而快速定位故障点,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电源产品具有精度高、通信方式多样、功耗低等特点,产品核心指标优于国际国内标准。上述产品是国家建设电力物联网和数字南方网在数据感知、采集和传输方面的核心终端设备,是实现电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载体。随着电力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现有智能电力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紧跟行业技术和产品发展趋势,积极投入新一代智能电源产品的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公司在研的物联网电能表具有多协议适配、边缘数据处理和远程数据传输功能。作为电力物联网和数字南网感知层的重要“智能网关”,将在“双碳”背景下的新一代电网体系中发挥基石作用,为公司创造可观价值。

(4)电能信息采集和计量装置

电能信息采集与计量装置主要包括安装在发电厂和变电站的硬件采集装置,以及支持数据采集和应用的软件系统,为客户构建一个涵盖采集、计量、结算、上报和管理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硬件装置以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架式电能量采集装置和壁挂式电能量采集装置为核心,形成完整的综合电能量数据采集和计量装置,主要应用于发电厂、变电站和其他关口的电能量信息采集和计量领域;软件系统包括网级电能量计费系统、电厂电能量计费系统及其他相关软件。公司是国内较早开发电能量采集装置的企业。所开发的电能量采集装置具有兼容性好、扩展性强、安全可靠的特点,在多协议、人机交互界面、存储容量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早期产品一经上市,就打破了国外公司的行业垄断,满足了大型发电企业关口、UHV变电站关口等重要场所的功能需求。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背景下,电力信息采集计量装置作为电站的终端,成为电力物联网感知层的一部分,为智能电网的平台层和应用层提供发电厂和变电站的电能基础数据。公司紧跟国家对电网关键设备自主控制的要求。公司研发生产的首套自主可控电能数据综合采集装置已入选雄安新区熊东区7座10 kV开关站,承载电力交易核心数据,为雄安新区电力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

(二)主要商业模式

1、生产方式

公司主要产品为smar等智能电源产品

公司建立了按产订货、按需采购的采购模式。公司采购部具体负责采购工作,采购部根据公司制定的《采购管理办法》 《供应商管理办法》系统使用ERP系统管理采购工作。公司编制了《合格供应商名录》,制定了合格供应商评价体系,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考核,重点关注供应商制造能力、质量控制能力、交货周期和后续服务能力,不断发掘优秀的新供应商,不断优化供应商团队,确保公司采购的原材料或外购件的质量。

3.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模式为直销模式,主要通过参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其下属企业的公开招标。电网企业公开发布招标信息后,公司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制作招标文件,并按时递交。经过评标和公示程序后,招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宣布中标结果。公司接到中标通知后,根据招标文件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此外,公司通过非招标方式获得了少量业务。在获得此类订单时,公司遵循一般商业惯例,在协商后签订书面协议,并执行正常的交货和付款流程。公司始终坚持客户导向、产品全覆盖、技术领先的销售策略,营销人员在技术人员的配合下负责各自区域的市场拓展、产品销售和后续服务。

4.R&D模式

公司以下游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自身技术储备和行业发展趋势开展R&D活动,主要采用独立R&D模式。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公司的研发主要分为硬件产品研发和软件产品研发。其中,硬件产品的研发对象主要包括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故障指示器等智能电力产品,以及无人机巢、输电线路图像在线监测装置、巡检机器人等智能巡检产品;软件产品的研发对象主要包括与智能巡检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相关的专用软件和大数据应用服务。公司具体的R&D流程如下:

(3)行业情况

1.行业发展阶段、基本特征和主要技术门槛。

(一)电力行业平稳发展,电网投资保持高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全社会发电量也呈稳步上升趋势。2010年以来,我国电力工业规模逐年增长,全社会发电量持续增长。2020年,全国发电量累计7779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7%。在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2020年同期基数较低、外贸出口快速增长等因素的推动下,2021年我国用电量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用电量8.3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0%。根据中国电力联合会2022年1月27日发布的《2021-2022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7万亿千瓦时至8.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至6%,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总体呈逐季增长态势。随着中国用电总量和发电量的稳步增长,中国电网的整体投资规模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我国电网投资快速增长,从2001年的87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6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25%。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021社会责任报告》,2021年国家电网总投资5757亿元,其中电网投资4882亿元;2022年,国家电网承诺总投资5795亿元,其中电网投资5012亿元。国家

2019年初,国家电网提出建设“三型两网”,打造世界级能源互联网企业发展战略,即打造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企业,建设运营智能电网和电力物联网。2020年,国家电网提出以数字技术赋能电网,促进源、网、储协同互动,推动电网向更智能、更泛在、更友好的能源互联网升级,在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9年5月,南方电网发布《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南网建设行动方案(2019年版)》,提出实施“4321”建设计划。预计2019年,初步完成基于南方网云的传统信息系统向新一代数字基础平台和互联网应用的转型,初步具备对外服务能力;2020年,全面建成基于南方网云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平台和广泛的互联网应用,实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将基本具备支撑公司开展智能电网运营、能源价值链整合和能源生态服务的能力,初步建成数字南方网;2025年,基本实现数字南网。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电力物联网和数字南网建设是未来国家规划和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基础。

2021年3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行动计划,提出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加强能源电力领域“大云、智能转移链”等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推进各种能源的互助,实现源、网、负荷、储能的协调互动,支持新能源发电、多元化储能、新负荷的大规模友好接入。加快信息采集、感知、处理和应用建设,推进各类能源品种数据共享和价值挖掘。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

(3)行业细分快速发展。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共同构成了智能电力产品最重要的市场。截至2018年底,接入国家电网的终端设备超过5.4亿台,采集的数据日增量超过60TB,覆盖用户4.5亿。根据国家电网规划,预计2025年接入国家电网的终端设备将超过10亿台,2030年将超过20亿台。得益于电力物联网和数字电网的建设,应用于电网和主要发电企业的智能电力终端产品市场有望快速扩大,为公司智能硬件产品的增长打开发展空间。

2019年9月,国家电网《国网设备部关于印发架空输电线路激光扫描技术应用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提出UHV密集通道激光扫描周期为一年一次,UHV DC通道为两年一次。按照2019年底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110(66)kV及以上输电线路109.34万公里和23.2万公里计算,激光雷达扫描业务年市场容量将达到18.56亿条。同时,根据南方电网(《南方电网公司融入和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0年版)》),2020-2022年,南方电网公用事业服务重点项目总投资为928亿元。南方电网发《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建设计划投资约6700亿元,其中配电网建设纳入工作重点,投资3200亿元,占比48%。从南方网公布的投资金额来看,十五期间年均投资达1340亿元,较2020年增长近50%,规模超预期。电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大数据、电力系统等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电网投资的快速增加对输电线路安全和电力系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能电力行业市场化程度高,行业内企业多,市场集中度低。对于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等产品,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主要采用集中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招标数据显示,2021年,参与国家电网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集中招标的供应商超过95家,没有一家企业中标占比超过5%,反映出供应商市场参与主体众多,竞争分散,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单独形成垄断优势。2019-2021年,国家电网智能电表(含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中标比例分别为1.74%、1.53%、1.55%,中标排名在24-27位之间。此外,在2021年国家电网营销物资供应商绩效考核中,公司电能表、集中器、变压器终端均被评为供应商分级认定中最高的A级。2021年,参与南方电网公司计量产品框架招标项目的供应商超过46家,中标金额排名前五的厂商份额超过49.4%,反映出供应商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头部企业优势较大。

在智能巡检领域,公司是较早进入行业的企业之一,先后与国家电网导航、南方电网超高压、广东电网机巡运行中心等专业从事智能巡检的电网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持续为其提供激光雷达数据扫描、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研究、软件开发等服务。报告期内,业务覆盖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在电网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公司自成立以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电网和华北电网电力数据应用和系统开发的科研项目。公司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行业服务经验,可根据电网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软件开发和运维技术服务。随着市场拓展和技术深化,公司提供的信息科技服务已覆盖电网调度、运检、营销、金融等多个领域,报告期内业务覆盖北京、浙江、江苏。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9年初,为顺应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融合发展的趋势,国家电网在《泛在电力物联网白皮书》年提出了“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目标是2024年全面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实现物联网的业务协同、数据连通和统一管理。随着国家智能电网战略的推进,智能巡检业务的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据公开媒体报道,国家电网2022年计划投资达5012亿元,超过2016年峰值水平,较2021年计划金额增长6%。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加快,未来电网投资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2020年,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复合增长率达到8.62%;城镇私营单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89%,行业人工成本持续上升。以保障电网运行安全非常重要的巡视环节为例,传统的人工巡视模式成本高,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采用智能巡检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巡检过程的便捷性和灵活性,有效降低电网公司和imp的人力成本

随着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电力系统不断向高度信息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电网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但离智能电网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率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智能电网是电网建设持续投入的趋势和方向。智能巡检业务是电网智能化改造的重要实现手段,其行业发展受到两网政策充分带动,政策驱动力足。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知识产权272项,包括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55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和软件著作权183项。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以先进核心技术为依托形成的产品和服务优势

公司成立于1996年,曾为国网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下属研究机构,主要职能为承接华北电网和国家电网的科研任务和科技成果转化,其初始业务为省网级的电网信息化定制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关口采集设备的进口替代。公司深耕智能电网领域近30年,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推进,公司的业务逐步延伸至智能用电领域,并不断深入。公司软硬件业务并举,产品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送电、调度六大领域,已成为一家电力综合服务商,是公司区别于行业企业的典型特征,公司行业布局优势明显。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曾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和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公司被评为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获得中国无人系统新技术产业联盟颁发的应用创新奖,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经过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公司系统性掌握了“激光点云自动分类及隐患检测技术”、“输电线路通道数字化技术”、“电力数据治理与应用平台技术”、“时钟补偿校准技术”、“宽电流量程设计技术”、“模块化嵌入式软件平台技术”、“嵌入式硬件设计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依托于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贴合客户实际需求、符合行业趋势的产品与服务。

公司的智能电表产品在计量、需求测量、信息交互、费控、安全认证和事件记录等方面相比传统电子式电能表有较大的功能提升,在实际使用中可有效降低计量误差,并通过多种通信方式实现与供电企业营销系统的实时信息互通,进一步实现费控操作和用电监测,达到用电信息的实时网络交互的目的。通过“时钟补偿校准技术”、“宽电流量程设计技术”等核心技术的应用,公司的智能电表产品电能误差精度、环境温度改变影响量、功耗等重要技术指标均优于国际及国内标准。

在智能巡检领域,公司是行业内最早开展电网输电线路智能巡检业务的公司,与电网公司开展了多年的合作,客户粘性强。公司以领先的技术为核心,实现了巡检业务的快速拓展,业务覆盖面已达到15个省份。公司依托在行业内长期积累的数据和经验,建立了目前市场上具有独创性的输电线路通道大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电力、气象、生物等多学科综合的特点,可以根据线路巡检所在地的草木植被、物种群落以及区域气象特征等因子,为电网客户提供基于数字化的多维度通道线路隐患排查和故障分析。随着输电线路巡检业务的拓展,巡线里程快速增加,产生了海量的点云数据积累,各省网公司在数据的处理和发布方面对云服务架构下的点云数据系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公司顺应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利用先进的算法和率先开发出的逆向建模技术,打造了激光点云三维大数据平台,形成了统一的采集存储管理规范,在线进行点云数据的处理和发布,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高效地利用了公司多年积淀的历史数据,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云服务平台。公司通过研发地面智能巡检机器人和实时图像监测装置,打通“空天地”的全景域智能巡检边界,协助电网企业对输电线路、电网杆塔、变电站进行大范围和有针对性的故障隐患排查,提升电网运维水平。同时,根据应用场景需求,向风机、光伏、水电、高铁线路、森林火险、数字城市等领域提供数字化巡检服务。

在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力大数据治理与应用平台可对种类复杂、孤岛化、质量不佳、缺乏统一标识和规范的庞大电网数据进行数据治理与数据融合,通过算法、建模技术、标签体系与画像技术等技术的运用,帮助客户实现调度自动化管控、调控运行、营销征信、市场化电费结算等领域的场景化应用。

2、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和持续的研发投入

公司拥有一支深谙行业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沿领域的研发技术团队,具备较强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技术人员合计303人,占员工总数比例为38.16%,拥有机械制造、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电子通信、电气自动化、测量工程、地质构造、数据分析等相关专业背景。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在用电信息采集、电网巡检、电力信息化等相关领域拥有多年从业经验,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引导行业技术方向和技术标准,不断提升在行业的影响力。

公司注重技术的持续创新,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从人才储备、材料设备等多方面入手,持续进行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的研究开发。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为4,935.78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7.93%。

3、丰富的研发成果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知识产权272项,包括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55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83项。形成了成熟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公司多项研发成果得到了电网客户的高度认可,先后获得12项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或其下属公司颁发的科技进步奖或科技成果奖,1项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颁发的科学技术奖。

4、聚焦主业的合理业务布局

公司凭借优化合理的业务布局,为下游客户提供了多维度的产品和服务,较行业内传统的硬件设备制造商拥有更强的整体竞争优势。

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与产品迭代,公司目前已拥有丰富的硬件产品体系,包括智能电表、集中器、专变终端、故障指示器和电能信息采集与计量装置等,各细分产品类型丰富、规格齐全,体现了公司在硬件类产品方面的综合技术实力。

在智能电力产品稳步发展的同时,公司依托于在电力数据分析与软件开发方面深厚的技术积淀与行业服务经验,成功开展了智能巡检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两类特色业务,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并

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下属公司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合作关系。公司已提供的项目服务覆盖全国15个省网。公司依托武汉市地理信息产业区位优势,提高公司在智能巡检及信息化业务的研发、实施及销售能力,提升区域辐射响应水平,并带动公司智能电力产品的市场推广,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巩固中长期竞争优势。公司在湖北省武汉市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煜邦武汉。公司紧抓电力物联网和数字南网建设的机遇,配合募投项目的落地,加快了营销网络建设,通过在省网端发力,逐步打开各省网市场,伴随着子公司煜邦广东的设立,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南方电网市场的营销能力,提高了公司业绩水平。在电网巡检智能化发展和电网信息化建设加速的背景下,公司前瞻性的业务布局为公司在上述业务领域带来了先发优势,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5、健全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公司深耕电力行业多年,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程序,通过严谨的产品设计、严格的供应商管理、优良的生产检测工艺、及时有效的售后控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对产品质量的管理贯穿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全流程。公司已通过GB/T19001-2016idt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24001-2016idt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45001-2020/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IEC20000-1:2018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CMMI5级评估认证,并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执行。   未来,公司将继续执行“充分理解需求,全面贯彻标准,严格控制质量”的质量方针,持续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一流技术服务。   6、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和良好的品牌形象   公司自设立之初即服务于我国的电网建设,在电网发展的各阶段,公司根据电网公司的实际需要,设计研发相应的软硬件产品,以解决我国电网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相关的研发成果和产品得到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广泛认可。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和拓展,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丰富的软硬件产品线、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公司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下游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电网、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等多项科技成果奖项,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国家电网企业标准的制定与应用推广。稳定的客户资源、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为公司未来持续中标、承接新项目、拓展产品和服务的应用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稳定、专业、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   公司拥有一支行业经验丰富、研发技术能力强、能够前瞻性地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并较快做出恰当决策的核心团队。管理团队由董事长兼总经理周德勤先生领军,主要团队成员具备超过10年的行业从业经验,团队成员多年保持稳定,人员结构合理,覆盖公司生产、财务、研发及销售等多个环节,能够全面支持公司良好运行。公司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及完善的制度体系,在管理团队人员之间构建了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得公司各线条管理团队成员既能分工协作,又能专业互补,为公司整体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依托于公司管理团队的能力和经验,公司能够有效地判断行业发展趋势,专业地解读产业政策,从而把握市场机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四)经营风险   (五)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29,991.53万元,余额较高。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其下属各省网公司和发电企业,未来若主要客户经营状况和资信状况因行业整体原因发生不利变化,则可能导致公司存在因应收账款规模较大而发生坏账损失或影响经营性现金流量的风险。   2、税收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在报告期内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煜邦嘉兴自2021年起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2020年7月31日,公司再次取得了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GR202011000358,证书有效期3年。2021年12月16日,煜邦嘉兴取得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为:GR202133004854,证书有效期3年。根据《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的规定,本公司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税率(2018年5月1日调整至16%,2019年4月1日税率调整为13%)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   未来如果公司未能持续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续期批复或软件产品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无法继续享有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要不利影响。   (六)行业风险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十四五计划投资额相比十三五期间显著提升并重点发力配电网、电网数字化和智能化,若两网投资力度或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可能对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减少对相关产品的采购需求,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要影响。   (七)宏观环境风险   若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不利变化将导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进而导致电网改造预算不足,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1、技术人才流失风险   自设立以来,公司始终重视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近年来,电网行业智能化要求不断提升,向信息集成、高度智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公司主要产品的升级迭代、推陈出新依赖于核心技术研发团队。目前,公司已与所有技术研发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未来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发生较大规模流失,将会对公司的技术研发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的投标项目主要为电网公司统一招标项目。电网公司针对电力产品采购建立了严格的合格供应商制度,对供应商的资质情况、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既有业绩等方面进行核实和评价。电网公司对产品质量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禁止出现过重大质量问题的公司参与产品采购的招投标活动。   产品质量是公司的生命线。未来若公司出现因产品质量控制不到位而发生重大产品质量事故等问题,可能会失去参与投标的资格,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3、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   公司的主要产品及服务为智能电力产品、智能巡检以及信息技术服务,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以及发电企业。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通过参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公开招标方式获取客户订单,中标后与各省网电力公司或各地市供电公司单独签署销售合同、独立供货。报告期内,公司对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销售占比在90%左右,客户集中度较高。   未来若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速度不及预期进而减少对相关产品的采购需求,或发行人在参与电网公司公开招投标过程中中标结果不理想,将会对发行人经营业绩产生重要影响。   4、内控风险   随着公司主营业务的不断拓展、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此对应的公司经营活动、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和信息披露等亦将趋于复杂。同时,随着本次股票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逐步达产,也要求经营管理水平不断随之提高,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如公司不能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能力,将产生较高的内部控制风险,对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62,247.4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25.9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8.20%。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电网行业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①“十四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将保持较高水平   在经济发展推动和电力系统架构调整的双重影响下,我国电力投资结构经历了“电源优先”、“输电优先”、“均衡发展并倾斜配电网”三个阶段。近年来,在新能源装机占比提高、用电负荷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电力系统的复杂性不断提高,电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家电网在“十四五”期间年均投资规模将不低于5,000亿元,其中2022年计划投资总额为5,012亿元,同比增长8.84%。南方电网在“十四五”期间的规划投资总额约为6,700亿元,较“十三五”增加51%。   在主网建设方面,“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开启新一轮特高压建设,规划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总投资3,800亿元,较“十三五”期间有较大增长。特高压建设能够带动众多产业链发展,除一次、二次电力设备外,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智能化终端、智能巡检服务等细分市场空间也会得到扩张。   在配网建设方面,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国家电网在2016年至2020年间继续加大配电领域投资,占比提升至26%。“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将配电网建设列为重点投资环节,规划投资达到3,200亿元,占比约为48%。同时,随着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的发展,配网的能量流、信息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能源电力配置方式将由“部分感知、单向控制、计划为主”,逐步转变为“高度感知、双向互动、智能高效”,对目前配网的设备体系、运维能力、调度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电力产品及服务的技术创新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了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会议指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提高,电力系统在形态、特性和机理等方面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为适应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一方面需要建设与新能源发电基地配套的大规模储能项目,升级电网基础设施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接入新能源的电力系统将更易受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导致电力系统的脆弱性和风险增加,需要加强对新能源相关业务场景的巡检、运维、管理能力,以及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新能源发电量预测等技术研究。   ③数字电网建设促进电力大数据的开发与应用   伴随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数字电网建设同样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建设工程。数字电网以现代电力能源网络与新一代信息网络为基础,以“云大物移智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工具,以“发、输、变、配、用”各环节产生的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是电网在数字经济中所呈现的能源生态系统新型价值形态。   数字电网具有物理、技术、价值三大内涵属性,其中:在物理属性方面,依托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通过对电力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应用,满足新能源发电出力预测、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等新型电力系统对电网提出的新要求,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在技术属性方面,依托数字化技术,打造覆盖电网全过程与生产全环节的数字孪生电网,并构建覆盖生产经营管理的数字业务平台,利用数据处理分析技术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实现业务的数字化;在价值属性方面,以释放数据资产价值、实现资源整合与价值重塑为目标,以电力数据资产为要素,通过挖掘数据价值提升服务质量、支撑政府决策,繁荣数字经济和数字生态。   (2)智能电力产品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电力产品涵盖了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等公司主要产品。其中,智能电表由测量单元、数据处理单元等组成,具有电能量计量、实时监控、自动控制、信息交互及数据处理等功能,是国家智能电网在用电侧的核心感知元件,对于电网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产品主要包括集中器、专变终端等,负责对智能电表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与传输,并可对智能电表进行控制和检测,是连接智能电网感知设备与主站系统的重要载体,其与智能电表存在配套关系。   国家电网智能电表于2009年出台智能电网规划,同年智能电力产品开启集中招标采购。2019年国家电网智能电力产品招标总金额为159.84亿元,同比增长31.33%。受外部环境影响,以及叠加新标准过渡期,2020年招标总金额下滑16.01%至134.25亿元。2021年智能电力产品需求明显回升,招标总金额达到200.59亿元,同比增长49.41%。2022年,国家电网招标总金额为256.39亿元,同比增27.82%。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电网招标公示信息整理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中,新能源并网运行、市场化电价机制调整等因素催生了对智能电表的新要求,例如双向计量、在线监测、负荷管理等。智能电表早期标准普遍参照对标IEC系列,2012年OIML(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在IEC基础上制定了IR46标准,该标准要求计量芯与管理芯相对独立,同时在计量精度、功率因数、谐波影响、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均有更高要求。国家电网在IR46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更贴合国内需求的物联网电能表概念及试行标准,并于2020年开始试点采购物联网电能表。   伴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接入配网都需要加装智能电表,从而为市场带来增量需求。物联网电能表采用“多芯模组化”设计理念,配备上下行通信模块以及各类业务应用模块。物联网电能表与其它专业设备配合可实现居民家庭智慧用能、电动汽车及分布式能源服务、社区综合能源服务等智慧场景应用。   (3)智能巡检服务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输电是电力系统整体功能的重要组成环节,输电线路按结构形式分为架空输电线路和地下线路,其中架空输电线路架设在地面之上,是主要的输电线路形式。架空输电线路长期露置在自然环境中,容易遭受各种外力破坏,更易出现故障。为了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需加强线路的巡视和检查,随时发现设备缺陷和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因素,以便及时检修消除隐患,并制定安全措施。传统电力巡检主要依靠人工巡视,存在劳动强度大、巡线效率低、巡检不到位、巡检结果难以数字化展现等问题。随着无人机、数据处理等技术的发展和在巡检领域的深入应用,目前电网已形成了“直升机/无人机巡线+激光雷达扫描+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应用与可视化展示”的智能巡检业务模式,对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稳定性以及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发布了《国网设备部关于印发架空输电线路激光扫描技术应用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智能输电线路推进路线策略》、《关于印发2020年设备管理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等多份关于输电线路巡检的规划文件,提出了“加大输电线路巡视无人机推广应用力度”与“推进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建设”的要求,制定了“实现输电线路巡视现场作业100%无人化”的发展目标,并且在具体业务层面提出了“构建基于机巢网格化巡检的中继接力飞行作业模式”、“加快输配电线路三维模型建立及航线规划”等技术发展方向。上述规划文件显示出电网公司在输电领域对智能巡检服务存在大规模运用的需求,并着力推动行业技术发展与整体解决方案的创新。   在发电领域,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能够为智能巡检行业带来市场增量。2022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由于发电能量密度较低,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设备运维的工作量较大、技术难度较高。同时,新能源电力设备存在对各类极端天气耐受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因此,在“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9大清洁能源基地和5大海上风电基地的背景下,新能源发电场站也有望成为智能巡检服务重要的新应用场景。与输电线路巡检相比,光伏风电巡检的检测对象进一步包括了光伏电池板、风机叶片以及热斑效应、叶片的裂隙孔洞等缺陷,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传感器技术、建模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因此,新的市场需求也会推动巡检市场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4)信息技术服务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电力行业,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涉及电力生产与服务的各环节均会产生大量的电力数据,例如线路运行数据、用电习惯特征、电力市场状况、电力企业财务信息等。上述电力数据具有体量庞大、增长迅速、数据种类维度繁多、数据价值密度不一等特点。因此,为了对有效信息和数据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及充分利用、保障电网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提升电力企业服务质量,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有效电网数据信息进行快速、精准、安全的检索、分析、整合和利用。下游客户对先进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的应用需求,有望为电力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加快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十四五”期间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工程的投资合计约3万亿,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地区电网公司纷纷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相关设备和技术服务的市场容量不断增长。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主流供应商,为新型电力系统和数字电网建设提供产品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将深度受益行业发展红利。   公司秉承着“以客户为中心,视质量为生命”的经营服务理念,坚持“以科技为先导,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道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的发展道路。公司未来将依托深耕电力行业二十余年的技术积淀,把握新型电力系统、数字电网建设带来的巨大战略机遇,持续创新,不断开发和完善新一代智能硬件产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智能巡检、信息技术服务业务作为主要发力点,全面推进产品服务体系换代升级,将公司打造为电力行业智能服务平台,贯彻执行国家创新驱动和科技发展战略,助力新时代电网建设。   (三)经营计划   2023年,根据公司发展战略,以持续的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以市场有效需求引领技术研发的方向,不断优化和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形势下,为完成上述目标,公司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保障持续创新能力。   公司坚信技术进步是驱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持续创新能力是公司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2023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产品的技术开发,引进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提高科研开发和产品检测能力,增加研发设施和检测仪器设备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公司在智能电力软硬件和智能巡检领域的技术优势。   2、夯实管理基础,持续管理创新。   2023年,公司将继续强化管理优势,抓好管理维度,探索管理深度。内部控制管理上,严格执行证监会、上交所等监管部门关于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内控制度,建立更为科学、高效、合理的决策系统。   3、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团队建设。   2023年,公司将聚焦各类优秀人才,围绕“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更迭”四项创新机制,快速引进行业精英人才、储备优质人才、培育内部潜力人才,重点落实人才发展战略。为满足长期战略发展需要,聚集、吸引更多中高层次人才,公司将加快新办公场所及研发中心的建设,同时制定成长与培养路径等多种举措,通过改善办公条件、优化公司文化,培育创新能力强的战略后备人才梯队。   4、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公司发展质量。   2023年,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监督制衡,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树立主动披露意识,提高透明度,提升公司价值,努力回报股东,增强股东对公司发展的信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持续做好风险管控,研究风险、识别风险,建好风险的防火墙,提升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公司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