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初始基金“帮扶基金”-一提出来 往往就成了“帮扶”四类原因催生“求助需求” 成本如此之高

2023年03月16日 10:03 来源于:共富财经
(原标题:初始资金“帮扶资金”:提取时往往变成“帮扶”,四类原因导致“帮扶需求”,成本如此之高)财联社3月15日电(记者严俊)在渠道压力

(原标题:初始资金“帮扶资金”:提取时往往变成“帮扶”,四类原因导致“帮扶需求”,成本如此之高)

财联社3月15日电(记者严俊)在渠道压力、声誉压力、发行规模竞争激烈的多重激励下,“求助基金”频频出现在众多基金产品中。

“帮扶资金”不是简单的“帮扶”。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帮扶资金”的成本并不低。一般来说,股票型的“帮扶资金”的成本考虑在2%到4%左右,而债基则减半,约为1%到2%。另外,如果“帮扶基金”出现亏损,基金公司需要的只是换汇。

在资金的帮助下,大部分“保底”或暂时避免清盘的基金,长期来看并没有改善。相反,更有可能的是,一两个月后“求助资金”的退出,会导致基金净值受到较大的赎回冲击,影响剩余投资者的利益。

成立不到两个月,净资产值不足5000万。

3月15日,东方中证500指数增强型基金再次发布《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 5000 万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截至3月13日,本基金资产净值连续4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基金成立于2022年12月20日,今年3月1日首次公告基金资产净值连续3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这意味着该基金成立不到两个月,资产净值已经低于5000万元。

根据基金成立合同,东方中证500指数增强时募集2.378亿元。截至3月14日,该基金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3.8%。短短两个月,在基金保持正收益的同时,基金规模迅速缩水。发生了什么事?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该基金可能在成立之初就借入了“求助资金”。基金上市后,“帮扶资金”规模锐减,“猫腻”在于基金成立之初资金集中在C份额。由于C份额不收申购费,只收销售服务费,持有7天以上不收赎回费,具有典型的“助基金”特征。

事实上,财联社记者梳理成立不到一年的基金,还是有不少基金是以“帮扶”基金的身份出现的。以2022年9月某小型基金公司成立的基金为例,其C份额从年初的2.17亿元降至年末的0元,基金全部赎回。这只基金的A份额从一开始就微不足道。

事实上,需要“帮扶基金”的不仅仅是中小基金公司。某大型基金去年二季度成立了偏股混合型基金,成立之初C份额达到近3亿元。到三季度季报发布时,该基金A、C份额总规模仅为600万元,迅速缩水,有“帮基金”之嫌。

四类原因催生“求助需求”

“助资”是行业潜规则。一般来说,外界的第一印象是中小基金公司可能存在发行压力等问题,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基金公司无论大小,都可能会用。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求助资金”大多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新基金成立。在融资困难的时候,为了达到2亿元的门槛,公司不得不寻找“求助资金”来救场。

“可能是市场不好,真的不好卖,渠道压力大。如果新募资失败,对公司声誉影响很大,很难找到好的渠道合作。所以基金公司会尽量避免发行失败。”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在基金募集期,中小基金公司由于知名度、渠道等劣势,压力很大。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大基金公司之所以找帮扶基金,在于一些创新产品。获得创新产品并不容易。一般来说,监管往往会同时派给几家头部基金公司。这时候公司一定要重视起来,想尽办法大铺货,获得先发优势。此外,对于公司战略地位相对重要的产品,也有“扩容扩容”的要求,这些产品中往往会出现“助基金”。

第二,“迷你”基金保护“壳”。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如果连续60个交易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个交易日持有人数低于100人,则基金将面临清盘压力。目前市场上有一万多只基金,同质化严重。资金运作不同,优胜劣汰是必然的。但对于公司来说,资金清算也有来自声誉和渠道的压力。“保壳”最快的捷径就是“助资”。

三是召开持有人会议进行表决。基金合同中约定基金如需修改合同、清算或继续运作需召开股东大会的,根据相关要求,需要在股东大会上直接发表表决意见或授权他人发表表决意见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持有权益登记日基金份额总额的半数以上。

现实中,召开持有人大会并不容易,尤其是投资人分散的大型基金,半数持有人需要付出巨大的资金和精力成本。而且“帮扶资金”的使用可以更好。

四是年度绩效考核期。有受访者指出,年底会有公司用“帮基金”来考核基金公司的排名。

如果发行不占优势,为什么不选择条件更宽松、设立金额门槛更低的发起式基金?按照规定,发起式基金的管理人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认购时,份额应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并锁定三年。

一位公募基金人士道出了其中的玄机,自购基金锁定三年的发起资金成本并不低。通过发行基金募集资金,是为基金公司赚取管理费,而发起基金占用自有资金,不是首选。此外,每家公司设立发起基金也有额度限制。

资金成本高,亏损需要赎回。

市场上的券商、期货公司等机构可以提供“帮扶资金”。“最大的资金来源是券商。一是券商有自营资金可以投资;第二,券商和基金的关系更加紧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资金成本的角度来看,股基“帮扶基金”的成本考虑在2%到4%左右,而债基则减半,约为1%到2%。

“行业内没有考虑标准,基本都是一事一议。如果基金公司在券商有托管等业务,且合作紧密,对价可能相对较低,也可能以资源置换的形式进行,比如分仓或尾佣。”该人士进一步解释道。

至于资金的使用周期,上述人士表示,基于资金成本高的考虑,“保证金”会建立很长时间,一个月左右比较合适;如果是持有人大会投票,资金可能只停留一周到十天就被撤回。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帮扶基金”在买入期间出现亏损,就有必要买入基金公司。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宝”设立的基金经理在“助基金”存在期间,很容易不敢建仓。因为一旦发生亏损,公司需要为这些亏损买单。

从出现过“帮扶基金”的基金来看,大部分都没有好转。相反,更有可能的是,一两个月后“帮扶基金”的退出,会导致基金净值受到较大的赎回冲击,影响剩余投资者的利益。

此外,受访者还指出,公募基金的信息是相对公开的,投资者可以看到基金资金按季度进出。如果“求助基金”太多,最终会损害基金经理的声誉。

去年4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坚持专业性和长期性,切实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并指出“引导基金管理人和基金销售机构牢固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有效改变“重首重业务”的现象,纠正频繁爆款产品扩大规模的现象。

对此,上述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监管趋势还是对投资的保护,“助基金”这种看似热闹的行为,损害投资者利益,损害行业生态,其实并不可取。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