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郭磊、韩四位特首解读经济金融数据“开门红” 先行指标超预期成为共识

2023年03月14日 04:03 来源于:共富财经
(原标题:郭磊、韩四位首席解读者解读经济金融数据“开门红”,先行指标超预期,开门红成为共识)财联社3月12日电(记者严俊)近日,国家统计

(原标题:郭磊、韩四位首席解读者解读经济金融数据“开门红”,先行指标超预期,开门红成为共识)

财联社3月12日电(记者严俊)近日,国家统计局和央行分别发布了2月份经济数据和金融统计数据。

其中,2月末,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为52.6,在1月基础上高于市场预期的50.5,创2021年5月以来新高;金融数据方面,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9%,创近7年新高。

先行指标超预期,宏观经济良好开局成为共识。“持续修复,大幅超出预期。”南方基金首席股票投资官毛伟表示,国内经济的好转趋势非常明显,幅度也非常显著。国内经济已经迅速恢复了去年四季度的极度低迷,这说明经济内生增长充满韧性。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余韶指出,经济指标超预期,意味着春节后经济反弹值得期待,疫情后续影响正在逐步减弱。这些数据极大地提振了企业的信心。

采购经理人指数和M2的领先指标显示复苏。

今年以来,我国疫情平稳好转,生产生活加快恢复,各方面信心预期明显改善,经济总体回升势头良好,总体保持繁荣。

首先是先行指标超出预期。1月和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PMI分别为50.1和52.6,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尤其是2月PMI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的50.5,创2021年5月以来新高,显示经济正在加速增长。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分析,从绝对景气度来看,2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分别处于2009年和2013年以来的同一个高点。由于1月份环比是在基数较低的基础上跃升的,2月份已经不能解读为基数因素,主要对应的是疫情高峰期和信贷扩张背景下经济的快速正常化。

郭磊进一步表示,可以交叉验证的是,中国长江商学院的经营业绩指数(BCI)也在2月份“跳空走高”。2月份BCI为57.6,明显高于前值49.7,其中较高的企业融资环境指数应该是推动因素之一。据悉,从历史数据来看,BCI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指标。

汇添富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韩表示,PMI的表现恢复超出预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虽然短期有所波动,但也符合预期。在经济复苏的顺序上,投资指标复苏快于消费,消费数据仍需观察。原因是消费子行业复苏周期不同,以及两会期间的政策真空期。

第二,财务数据是“一个好的开始”。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创单月新高。2月份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数据超预期。货币供应量方面,2月末M2同比增长12.9%,增速创2016年年中以来新高。金融数据的高增长为经济企稳提供了重要支撑。

金融数据是经济数据的先行指标。毛伟表示,金融数据开门红有两个明确信号:一是稳增长政策正在发力;第二,政策的力度开始在企业行为中显现积极效应。

至于M2创出近七年来新高的原因,郭磊说,主要是社会融资结构下的自然结果:一是政府债券融资规模偏高,吸收存款公司规模扩大

其中,郭磊指出,结构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中长期贷款的上升。2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1万亿元,为1月份以来同期最高。从去年的实证数据来看,基建贷款和工业贷款占企业中长期贷款的67%左右。因此,今年以来,专项债和制造业高发展带来的资本支出需求是主要驱动力。

回过头来看,郭磊认为中长期贷款是可持续的。一项政策已经指出要“继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更好撬动投资”,这将进一步推动基建和新增基建;第二,对于一些制造业来说,年内可能会有补库存的需求。

毛伟指出,中长期贷款的大量增加意味着企业对长期经营前景持乐观态度,前期稳增长政策的效果正在体现。当然,稍有不足的是居民的贷款需求相对较低,2月份已经看到了一些积极的改善。

余韶表示,金融数据是先行指标,金融数据的大幅增长预示着实体经济会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所以实体经济的稳定增长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传导过程。后续需要发电、就业等微观数据验证。

此外,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汇丰和摩根大通在内的国内外机构都上调了经济增长预期。多数市场机构预测,一季度中国GDP增速将达到3.2%左右,较上月预测上调约0.7个百分点。预计二季度增速将激增,全年经济将呈现“N”型走势,全年增速为5.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指出,中国的发展很可能是推动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结构亮点传递积极信号。

毛伟表示,除了PMI和金融数据,今年的经济数据也透露出一些重要和积极的信号。

首先,居民出行和服务业的景气度大幅提升。2月以来,各大城市拥堵延时指数、地铁客运量、国内航班数量均显示出行火爆;其次,重点城市房地产交易明显回暖。重点一二线城市二手房交易创历史新高,新房交易达到2019年同等水平,重点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销售也明显回暖;第三,随着基础设施的发展,建筑材料的销售也迅速上升。虽然绝对规模与疫情前仍相差甚远,但上升幅度明显。

具体来看,今年经济结构性亮点较多,生产端加快推进,呈现出“量增面扩”的态势,如工业生产整体修复、制造业运行整体改善、产业链供应链回暖良好等。需求方面,反弹明显,表现为内需好于外需,消费好于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销售有所回升,融资条件有所改善。随着疫情的缓解,保教楼等政策措施效果逐渐显现,春节后房地产市场出现明显回暖迹象。一是房地产销售快速增长。2月份,房地产销售额环比增长35.1%,同比增长28.5%。二是房地产融资增加。截至1月底,商业银行披露的意向信贷计划至少涉及67家房企,总金额超过6万亿元。截至2月底,证监会已受理4家上市房企的再融资申请,总金额228亿元,10家上市房企公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总金额约345亿元。2月份,交易所房企发行的公司债达到132亿元,同比增长110%。

毛伟指出,从3月份的高频数据来看,萨尔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后续经济运行情况需要观察:一是去年10月份以来的出口压力局面仍未扭转;二是房地产建设和投资仍处于低位。

此外,疫情的“伤疤效应”仍在继续,对居民收入预期、消费需求和投资意愿的抑制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日益突出,一些中小金融机构的股票风险仍然很高,难以应对。

同时负责国际业务部的韩指出,在最近的调查中发现,虽然欧美消费需求低迷导致外贸承压,但并没有传言中那么悲观。此外,消费的回暖预计政府会继续发力,比如消费券、新能源特定行业扶持等。

在随后的货币政策预测中,经济学家的判断更加一致。经济指标和金融数据的强劲,并不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不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和扩大内需。郭强表示,密集的货币政策操作一般在经济周期的衰退初期;复苏期货币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引导货币支持实体,促进信贷扩张;同时,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空间相对更大。对于2023年,政策空间主要在于广义金融(专项债务额度、政策开发性金融工具)和产业政策。

因此,郭强认为,总体而言,外部需求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财政和就业压力尚未完全解除。比如,央行在其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扩大内需的政策方向短期内应该不会改变。

毛伟表示,疫情期间,中国的货币政策在所有主要经济国家中保持了最大的克制,没有大规模放水。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等领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确保货币政策准确有效。对后续货币政策的看法是:第一,总体稳健、积极结构的大方向应该不会变;其次,随着经济数据的好转,货币政策将进入观察周期,短期内进一步宽松的概率不大,但目前不具备收紧的基础。

余韶指出,考虑到今年5%的GDP增长目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持续努力仍值得期待。但目前更强调的是计息和强基,因此大概率维持适度持续发力的判断,同时兼顾逆周期和跨周期因素。

韩还表示,基于今年良好的开局数据,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应该不会有大动作,预计下半年会根据经济复苏情况进行调整。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