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换手率和限制标的存在隐忧 债券基金规模持续增长 “喜忧参半”
(原标题:增额限标的存隐忧,债券基金规模继续增长“喜忧参半”)
红色周刊特刊。王华
债券基金的规模增长迅速,但深度绑定的券商与投资者关系不大。反而增加成交量,限制标的的隐忧值得关注。
今年以来,已有近10只基金宣布开始转换采用券商结算模式。再看期限的延长,自2019年券商结算模式转为常规以来,采用该模式的产品规模实现了爆发式增长。目前证券结算基金数量超过600只,规模已经超过6000亿元。结算方式改革对投资交易有什么影响,投资者是否应该跟进?
深度绑定代理
发行券商结算基金测试产品选择能力
目前基金场内交易资金只有两种结算模式。此前,基金公募普遍采用托管结算模式。基金管理人租用券商营销单元,利用该券商在交易所的席位参与交易。交易指令直接发送到交易所,大部分托管和结算由托管银行承担。
在债券模式下,交易指令首先从基金公司传到券商系统,券商实时核实产品的交易行为,并承担监控基金异常交易行为的责任。券商作为结算交割的主体,可以全程参与基金的交易、托管和结算。相比之下,债券模式只是在公司运作资金时有所不同,对普通投资者影响有限。
相对于背后的结算规则,优惠券结算模式更多的是改变了销售格局。券商销售渠道的兴起和佣金驱动的利益机制,可能促进券商与公募以定制产品的形式合作,券商更有动力持有大规模的证券结算资金,获得持续的佣金收入;优质产品还可以撬动其他销售机构代销,从而实现多方利益协同。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泰兴元的价值优化。基金起步时规模不到10亿元。去年底产品规模接近90亿元。成立至今,净值增长率超过150%,认购资金蜂拥而至。相反,近几年密集成立的证券结算基金也有输家。南方兴润价值成立至今,一年持有近150亿元的发行规模,仅剩80.9亿元。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配置一定比例的港股,但由于风格更有价值,未能配置前期热门的新能源板块。即使通过兖矿能源、中国宏桥等高分红低浪品种的阶段性配置降低了去年的退出率,但该基金在成立后的两个运作期内并没有交出理想的成绩单。
因此,作为众多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的一大利器,虽然各家券商在此项业务上投入不少,但最终能否赢得声誉和收益,仍需对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和市场适应能力进行初步判断。
凭证式产品是挖掘新基金经理的良好土壤。
相比大型机构,券商结算模式现阶段在中小基金公司更为普遍,原因有二:一方面,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必须采用券结算模式;另一方面,中小基金从银行渠道获得营销支持相对困难。债券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券商与基金公司的合作,帮助中小基金开拓新市场或定制符合券商客户需求的产品。
因此,在债券基金中,很少能看到明星基金经理的身影。同时,除了王世博、陈皓、赵毅管理的产品,很少有产品有
进一步统计显示,投资年限在2年以下的产品数量占比46.5%,而管理年限在5年以上的产品数量占比仅为25.6%。新产品可能更注重券商内部证券产品布局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兼顾前期代销规模,选择契合市场环境、与市场风格相匹配的产品类型,相对放宽对基金经理的资质要求。
在近两年的市场中,墨守成规、深挖票的基金经理相对更适合市场风格。以汇添富等产品为例。其中,基金经理董超只有不到三年的管理经验,他管理的产品也显示了他挖掘小市值公司个股的能力。比如汇添富智能制造规模小,持仓市值进一步下沉。除了阳光电源、当代安培科技等传统新能源标的外,其旗下的威锋电子、道通科技等新型汽车零部件公司今年以来也积累了不错的盈利。仓位风格结合了传统消费和新兴的衡越核心精选,还挖掘了老白干酒和莱辛蔡颖等科技、医药、消费驱动的股票。
近两年市场风格和行业轮动特征明显。一些新基金经理凭借优异的业绩受到了市场的关注。同时,大多换手率高,轮动快,更符合券商佣金收入要求。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新基金经理被推到台前。同时,投资者也要注意,大部分债券产品都含有券商的利益导向。券商在帮助募集资金的同时,可能会在投资方向、运作方式等方面对基金经理进行一定的约束,比如增加成交量、限制标的等,可能会对产品的运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整体来看,债券结算模式有助于维护交易的公平性,但对普通投资者影响不大。随着权益市场和券商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券商渠道在挖掘新基金经理和对行业主题基金进行前瞻性判断方面可能具有优势,该类产品整体规模有望进入阶段性上行区间。
(本文已于3月4日发表《红周刊》。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不代表《红周刊》的立场。提到的基金只是个例分析,不建议交易。)
-
发展中国家本币债券的外国投资者持有量接近创纪录的7450亿美元
2024-05-09
-
深圳官宣!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来了:概念股疯涨 揭秘关键环节投资机会
2023-06-20
-
率长江,被查!
2023-06-20
-
比尔·盖茨的中国往事
2023-06-20
-
刚刚!国务院,利好来了!
2023-06-20
-
历史最卷一届618:混乱中,理性回归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