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从人大看航空温控物流新前景-海尔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勇立潮头

2024年05月09日 11:05 来源于:共富财经 浏览量: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第一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期新征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这不仅为实现中国替代提供了最重要的健康保障,也为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今年全国两会的召开,人大代表、委员们也纷纷为“健康中国”的建设建言献策。

其中,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带来《关于加快建设我国航空温控物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议》,建议加快构建我国航空温控物流现代产业体系。通过航空温控物流产业的发展,更多更好的生物医药产品将通过安全高效的运输惠及全球,一时引起热议。

目前,我国正在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也直接带动了航空温控物流产业的快速增长。海尔生物医药作为中国主动式航空温控物流解决方案领域的“探路者”,通过不断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加紧核心设备的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产业升级之路,也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势能。

从人大看航空温控物流新前景-海尔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勇立潮头

中国现役航空温控集装箱完成国内首飞

借力生物医药行业“东风”航空温控,守护健康中国。

生物医药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被列为四大重点发展领域之首。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关注的新兴赛道。

生物医药一头连着国计,一头连着民生。近年来,人们对健康长寿的需求日益增加,生物医学因其在重大传染病、肿瘤和慢性病的防治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变得越来越重要。

据悉,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生物治疗药物(如肿瘤治疗)、生物预防药物(如疫苗)、生物诊断药物(如基因诊断试剂)和其他生物制剂(血液制品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预计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市场规模接近5万亿元。同时,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创新药物的研究,在研创新药物数量居世界第二。

随着国内生物制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出海已成趋势,并开始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同时叠加海外生物药的进口需求,使得我国生物药冷链运输需求上升。据中国物联统计,仅2021年,中国冷链药品市场规模就达到约5789.72亿元,同比增长48.32%,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升,达到19%,市场增速领跑整体药品市场。

与一般药物不同,生物医药一般对运输温度非常敏感。比如大分子生物制剂、基因治疗等特殊药物,在整个运输过程中需要精确的温度控制。如果稍有偏差,药物就可能失去治疗价值。因此,确保这些对温度敏感的生物制药自始至终保持高效的温控物流,对于工业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行业门槛和技术难度较高,我国航空温控行业起步较晚。目前生物医药的国际冷链运输多采用国际品牌。我国生物制药企业要走出国门,采用主动温控物流方案,不仅选择范围非常有限,而且R&D方向、产能、分销渠道等关键敏感信息存在隐患,对我国生物制药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因此,总的来说,主动式航空温控容器的国产化迫在眉睫。

突破技术垄断,科技创新,提高生物医药供应链韧性

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自主可控的航空温控物流产业对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起着关键作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在于创新。可以说,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作为航空温控物流中安全性较高的载体设备,其设备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关系到我国航空温控物流产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物医药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我国航空温控物流行业起步较晚。30年来,国内现役航空温控物流设备及服务市场一直被进口品牌垄断。此外,由于主动式航空温控物流设备研发的产业投入高、风险大、技术难度大,国内鲜有企业破局。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主动式航空温控物流装备行业,以海尔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本土企业选择迎难而上,克服制冷系统、温控系统技术从“0”到“1”等诸多困难,跨越了技术、标准、供应链三座大山,实现了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制造出了具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与业内同类产品相比,温度均匀性显著提高,电池寿命延长50%左右,可以更好地满足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高价值温敏材料运输的节能环保要求。

从人大看航空温控物流新前景-海尔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勇立潮头

海尔生物医药自主研发主动式空气温控容器。

2022年9月,海尔生物医药旗下专注航空温控业务的——青岛鸿鹄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青岛中远海运空运、南航物流成功完成“中国-上海-德国法兰克福”的飞行任务,正式开通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条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国际航线。这是我国主动式空气温控集装箱在国际航空运输中的首次亮相,标志着我国高端空气温控方案正式走向全球,充分证明我国在空气温控物流装备行业具备科技自立的基础和条件,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体系的发展空间。

中国主动式空气温控集装箱首条国际航线成功开通。

要知道,航空温控物流行业不仅参与主体多元化,而且链条连接极其复杂。在中国主动式航空温控物流装备实现技术突破的同时,以海尔生物医药为代表的行业进入者也清醒地认识到,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全面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海尔生物医药联合医药公司、航空公司、机场、货代、货站、MRO等航空温控物流领域的上下游生态,打造了

中国《“十四五”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民航将初步建成安全、智能、高效、绿色的航空物流体系。其中,航空温控物流业作为航空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正式开始发展,但仍存在数量少、市场认知度低、适航互认不完全等不足,严重影响了温敏货物运输的时效性、整个冷链的可控性和数据的实时可见性。这些都是我国航空温控物流行业急需补齐的短板。

与传统点对点的单一运输方式不同,航空温控物流行业需要航空公司、机场、货代、地面运输的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衔接不畅都可能造成“断链”,从而影响货物的质量和交付时间。也正因为如此,通过主动式航空温控物流装备核心技术的攻关、制造和应用,促进整个航空温控物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和升级,对推动我国航空温控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可以理解为,在当前全球市场竞争格局下,中国航空温控物流产业面临的不再是航空温控物流设备制造商主导的企业层面的竞争,而是全球价值链的竞争,包括产业的供应链上下游系统和配套基础设施。构建资源共享、创新合作的全球一体化、开放式航空温控物流产业生态平台,聚合更多航空温控产业上下游生态力量,加快培育全球航线网络、运营网络、维修网络,是实现中国航空温控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主动式航空温控容器投入市场才一年多,就跑出了中国自主创新技术的“加速度”。但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可控能力,提高国产主动式航空温控物流装备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仍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引导企业紧紧围绕政策导向开展专项技术研究。

只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到主动式航空温控物流设备的创新R&D体系中,才能真正实现航空温控设备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从R&D创新到规模化。只有这样,才能撬动更多社会资源积极投入中国航空温控物流产业建设,汇聚力量加强基础原材料、核心零部件等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同步加快物流配套服务和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中国航空温控物流产业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

长远来看,随着更多优质生态涌入全球一体化开放式航空温控物流产业生态平台建设,中国必将实现从航空温控设备进口国到出口国的“完美转身”,为全球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更可靠、更安全、更稳定的中国解决方案。

从技术突破到生态共建,中国航空温控物流产业正在不断为全球航空温控物流产业注入新动能,不仅有利于加快我国生物医药企业高质量“走出去”乃至“走进去”、“走上去”的步伐,也有利于加快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国际桥梁,为推动人类健康共同体建设、让生活更美好做出更多贡献。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