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代办信用卡债务”陷阱
近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非法“代办信用卡债务”陷阱,保护自己的信用卡。
近年来,一些不法组织或个人以“代办信用卡债务”为名,发布以“停止催收”、“反催收”、“全额免息”、“停止付息”、“信用卡债务重组”等为标题的广告,冒充法律工作者骗取消费者信任,获取消费者个人财务信息,收取高额代理费,获取非法利益,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
据北京银保监局介绍,非法“代理处理信用卡债务”常见的套路有四种。
套路一:假专业人士发布虚假广告,夸大宣传。冒充律师、银行员工或相关专业人士,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QQ群、网络论坛、短视频等媒体平台发布“逃废债”、“全额免息”、“征信修复、洗白”、“专业反催收”等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编造虚假成功案例,夸大宣传,删除不利评价,以“维权不成功不收费”为噱头作出虚假承诺,欺诈诱骗消费者找到其代理人处置信用卡。
套路二:诱导消费者获取个人财务信息,收取高额费用。夸大代理人在办理信用卡债务中的作用,诱导消费者授权其获取个人财务信息,并索要身份证号、信用卡账号、联系方式、家庭住址、会员信息,甚至要求邮寄身份证原件、信用卡、电话卡等重要个人证件,或者索要密码信息等敏感财务信息,向消费者收取高额代理费、咨询费或者手续费。
套路三:鼓动消费者捏造事实,伪造证据,恶意逃废债务。唆使消费者无视合同,违背诚信原则甚至越过法律底线,捏造办卡经历等事实,伪造贫困、重疾、残疾等证明材料,错误适用法律法规,使用固定投诉模板,以消费者身份向银行、监管部门、政府机关投诉举报,以此向银行机构施压,逃避债务。
套路四:阻碍相关部门与消费者取得联系,切断正常维权渠道。切断消费者、银行和监管部门的直接接触和沟通,诱导消费者采取盯梢、骚扰访问等过激行为不当维权,甚至通过扣押消费者身份证等方式胁迫消费者以维权为名反复升级投诉,阻碍消费者与银行的正常协商,从中获取非法利益。
《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保险报》记者发现,早在2019年,广东银保监局就曾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非法“代办信用卡债务”在收取高额佣金、增加还款手续费、在个人征信系统留下不良记录三个方面损害消费者权益。
一位银行人士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非法“办理信用卡债务”或面临个人信息泄露、个人信用受损、个人资金损失等诸多风险。除了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非法出售和使用的风险外,消费者还可能因承担高额的咨询费、代理服务费或手续费而进一步加重债务负担。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如果消费者受不法代理人唆使,参与捏造事实、提供虚假材料进行恶意投诉,也可能面临法律风险,涉嫌犯罪。
北京银保监局提醒消费者,警惕非法“代办信用卡债务”陷阱。第一,全面清晰的了解信用卡的功能,了解消费者。第二,信用卡消费要量力而行,养成按时还款的好习惯。三是认清非法代理的真面目,绝不泄露个人信息。第四,要通过正规渠道依法理性维权
-
鼓楼中国人寿携手光大银行华林分行推出“欢乐元宵·兔年元宵·祝福”客户联谊活动
2024-05-09
-
证监会对黄有龙赵薇孔德永分别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2024-05-09
-
日韩股市周一双双高开 日经225指数涨幅扩大至1.44%
2024-05-09
-
量学扛鼎之作《股市天经:量波逮涨停》横空出世
2024-05-09
-
B站周三纳斯达克挂牌 一路下跌至2.26% 市值约31亿美元
2024-05-09
-
亚太股市继续走低,日本股市早盘大跌2% 东证股价指数开盘下跌1.65%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