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聚焦小微市场主体普惠金融需求 《2022小微报告》发布

2024年05月09日 11:05 来源于:共富财经
1月9日微众银行我们研究制作,财新智库提供研究支持。微众银行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联合发起的《普之已广,惠之精准——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普惠金融需

1月9日微众银行我们研究制作,财新智库提供研究支持。微众银行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联合发起的《普之已广,惠之精准——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普惠金融需求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报告重点关注服务业小市场主体,包括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对近年来参与者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的调查,为普惠金融的工作开展和金融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

微众银行WE Research负责人孙文表示,今年是微众银行WE Research持续关注和洞察微观经济的第四个年头。关注服务行业的小市场参与者。今年的调查覆盖11个省(直辖市)的2733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主要来自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仓储、邮政等小型市场主体集中的服务业。本文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收集并呈现了近三年来小市场主体经营状况的变化,从“想贷”、“敢贷”、“贷到”三个层面对其融资需求和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洞察。

业务影响:压力下的弹性和稳定性

近年来,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保持稳定增长,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提高。2021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9%,比第二产业高出16.5个百分点。尽管如此,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仍然太低,在G20国家中仅高于沙特阿拉伯和印度尼西亚。这也意味着中国服务业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在内部转型升级的同时,外部经济环境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如——英国英国退出欧盟公投、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俄乌军事冲突等,进一步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压力之下,中国经济审时度势,逐步形成了“以国内大流通为主体,国内国际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数据显示,本研究报告中统称为“小市场主体”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我国经济各类经营主体中占绝对多数。小市场主体在支持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服务业小市场主体在过去三年的经营中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

为此,本次调查邀请服务行业的小市场主体对其经营情况进行独立评级。从受访样本统计来看,与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和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2022年相比,业务自评呈逐年下降趋势。根据新冠肺炎的传播特点,防疫措施旨在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聚集,也使住宿、餐饮、交通、居民服务等人群密集的服务行业首当其冲。另一方面,疫情的影响相对短期,但服务业消费需求的持续减弱也使得需求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尽管如此,面对各种不利因素,小市场主体仍然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和稳定性。报告显示,68.7%的小型市场参与者表示未来将维持现有规模,另有20.9%的参与者选择扩张,计划收缩、关闭或转行的业务参与者比例相对较低。此外,超过70%(占总数的48.6%)选择维持当前业务规模的企业实体在扩大免疫之前就有此计划

在上述经营挑战下,小市场主体资金需求占比持续上升。报告显示,“想借”和“敢借”的比例较高,“借”相对容易。

想借,是指需要资金。与2019年相比,2022年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比分别增长29.2%和10.4%。2022年,全部样本小微企业平均资金需求270.8万元,同比增长21.1%,样本个体工商户平均资金需求47.4万元,同比增长4.5%。

调查中,63.7%的小微企业和73.3%的个体工商户表示资金主要用于日常经营,只有20%左右的需求来自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大部分受访企业需要资金来解决现有的困难,他们对资金的强烈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些市场主体目前在日常经营中受到阻碍。

敢借,就是敢提交贷款申请。在想贷款的小市场主体中,2022年有67.3%的受访者向银行机构或互联网平台申请贷款,其中小微企业敢于贷款的比例较高,达到76.1%,个体工商户为50.1%。

样本小市场主体的资金需求稳步增长,偏好的资金解决方案也发生了变化。其中,数字银行贷款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贷款渠道。在2021年和2022年有资金需求的样本小市场主体中,2022年通过数字银行渠道借款的市场主体比例上升了6.3%。通过传统银行渠道的贷款比例也有所增加。在过去两年有资金需求的样本小市场主体中,2022年通过传统银行渠道借款的市场主体比例增长了2.1%。相比之下,熟人成交额和民间借贷融资占比下降。2022年,使用这两种渠道的市场参与者比例分别下降了4.9%和1.6%。

除了敢贷,调查发现,——户小微企业成功获得的贷款,包括网上申请、无抵押担保、周期适中、可贷可还等,有76.3%是网上申请的;无抵押担保贷款占全部贷款产品的79.4%;在调查和采访中,受访者显示出对“随借随贷”和无担保信用贷款的强烈需求。

在申请贷款的样本小市场参与者中,92%以上都成功获得了贷款,“贷”起来相对容易。其中,63.1%的样本小微企业成功获批全部额度,31.7%获批部分额度;样本个体工商户的这两个比例分别为58.3%和28.9%。2022年,使用贷款的样本小市场参与者的贷款额中位数为43.5万元。

报告进一步发现,贷款获批成功后,大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会用贷款额度弥补资金缺口。在核定额度的受访者中,核定额度使用率高达88.7%,进一步说明了贷款对他们的“及时雨”效应。

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小市场主体中比较突出,普惠金融的政策就是针对这一点。从上述报告数据也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市场主体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有所缓解。

支持肖伟:“普遍性广”,四点建议是“利益的准确性”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和重视支持小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特别是2022年,政府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展期支持工具改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展期支持工具,并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当年5月,普惠性小微贷款余额增量奖励资金比例由1%调整为2%,旨在引导地方金融机构更多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如何进一步做到“收益的精准”?针对小市场主体的发展,报告还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增强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有利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降低经营成本,优化经营策略;第二,贷款产品的设计要明确自身客户群的定位和偏好,综合考虑线上线下申请的特点和优缺点,设计合适的贷款申请方式。此外,还要注意“借还”和“无抵押担保”的产品设计;第三,金融机构、政府等组织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让小市场主体逐渐形成资金规划意识;第四,建议政府继续鼓励小市场主体不断提升线上业务能力,拓展多元化收入渠道。

来自金融界银行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