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小微企业必须熬过死亡期才能拿到第一笔贷款?

2024年05月09日 11:05 来源于:共富财经 浏览量:

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工商联召开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这场高规格的座谈会备受关注,连续一周占据财经媒体头条,足见金融系统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重视。

与会者不仅有央行行长易纲、副行长潘和朱,还有包括工农建交在内的14家商业银行、29家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负责人。本次座谈会也符合当前金融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话题,即如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

会上,易纲这样描述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经济规律出发。我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三年,从成立到第一次拿到贷款的平均时间是四年零四个月,这意味着小微企业要熬过死亡期才能第一次拿到贷款。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财务报表缺失,银行不敢放贷。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融资难、融资贵

易纲在上海举行的“陆家嘴论坛2018”上表示,中小企业在中国非常重要,贡献了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

但他们的融资只有60%来自正规金融机构。另外40%来自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的成本远高于正规金融机构,增加了中小企业的成本。中小企业融资有多难?有多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报》,2016年末,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0.8万亿元,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9.5%。

仅2012年,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就超过16.3万亿元,但超过75%的贷款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原因包括:抵押物缺乏、创业成果未转化、担保体系不完善、信息交流不及时。

受我国金融结构和企业所有制的限制,民营企业从来都不是信贷市场的宠儿。民营企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其融资状况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尤其令人担忧。

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信贷、债券融资、非标融资、股权融资、举借外债等。但在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各类融资渠道明显受限,信贷流向骤然变窄变浅,部分民营企业资金链骤然收紧。

政策在不断加码增信:央行提出“几提”

2017年下半年以来,经济景气度下降,很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日子不好过。去年底以来,“去杠杆化”让很多民营企业遭遇融资困难。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和“补杠杆”的措施。

今年4月以来,政策不断加大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在4月和6月将定向降息中的MLF抵押品范围扩大到法定准备金率后,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没有得到明显改善。7月后政策持续发力,加强银行窗口指导,调整MPA结构参考,落实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融资的传导路径,逐步取得一定成效。

image.png

在“宽信用”政策逐步深化的影响下

易纲说:“我的方案是‘几个职工’的方案,已经国务院通过,人民银行公布。加上五部委,财政部和银监会都很支持。几个员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人民银行会鼓励对小微企业贷款,大银行和小银行的积极性都会被调动起来。同时我想保证小微企业贷款的数量会增加,今年下半年会有一个明显的增长。同时,我们必须确保成本得到控制。”

至于如何“促进”,易纲曾在2018年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央行在货币政策、准备金、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和资金成本等方面支持小微企业。同时,实施差异化监管,调动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的积极性,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此外,财政应实现税收优惠政策。最终形成“提”的格局,改善小微企业贷款服务。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