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杨长乐在土家族的845天

2024年05月09日 11:05 来源于:共富财经 浏览量:

围绕途家CEO这个角色,市场上的传言从未停止过。2月的最后一天,刚刚接任途家CEO三天的杨长乐,第一次公开告诉金龙君,从做途家CEO开始的845天里,有哪些人出现,发生了什么,流传了哪些小道消息。

杨长乐在土家族的845天

第一次?不,第二次。

己亥年正月二十四,位于途家总部国家会议中心办公楼6楼。

正式担任途家CEO的第三天,杨长乐坐在动力室对面,略显疲惫。就在几分钟前,他刚刚结束了上任以来两个小时的媒体首秀。

从首席运营官到CEO,杨长乐在途家度过了845天。

杨长乐最后一次被媒体聚焦是在2016年10月31日。这一天,在罗俊发布的途家公开信中,杨昌乐被正式任命为途家首席运营官,负责线上平台运营。

“2016年5月,贾斯汀(罗俊,途家创始人)找到我,希望我加入途家。”说起当年的细节,杨长乐慢慢给金丽君解释。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这是杨长乐和罗军的第二次接触。

“我第一次接触途家,认识贾斯汀(罗俊)是在2013年。我还是要去去哪儿网。贾斯汀(罗俊)想邀请我加入途家。”

杨长乐仔细回忆起第一次见到罗君时的情景,他不知道罗俊是怎么找到自己的,但他的回答礼貌而干脆。

“我拒绝了。”

这并不意外。

2013年,由CC(庄)带领的刚刚登陆纳斯达克,正处于巅峰状态,也将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带入了一个巨头混战的新时代。杨长乐加入已有三年,受CC(庄)委托领导三大事业部之一的无线事业部。他是Qunar.com最有效率的前锋。

当时,B&B产业处于短租状态,中国还处于“萌芽的新阶段”。2013年2月,途家完成B轮融资,加上前年的A轮融资,总额4亿元,率先坐上了短租B&B行业的头把交椅。

尽管如此,与OTA相比,这个小细分领域无论是行业规模、成熟度还是发展前景,都还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这也是杨长乐拒绝罗军的主要原因。

来自梁建章的电话。

时光荏苒,三年后,罗俊的再次出现让杨长乐犹豫了。

因为,在线旅游市场环境变了。

2015年底,战争的硝烟散去。随着携程收购和CC(庄)的离开,这段历史成为OTA历史上的一页。携程立即开始全面整合Qunar.com。这一波曾经为山河而战的人,开始变成守山河的人。每个人都面临着新的选择,杨长乐也不例外。

2016年,携程高层开始考虑杨长乐是年轻血液,调到上海总部。这种转变的到来,让杨昌乐重新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

在这个阶段,短租B&B迎来了爆发。

2016年,途家迎来了史上扩张最快的一年。继2014年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2015年完成3亿美元D轮和D轮融资后,2016年6月,途家收购蚂蚁短租,完成行业首次大规模同行并购;10月,途家收购去哪儿网。com和携程的B&B业务,并奠定了其在业内巨头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在途家一系列操作的背后,携程的印记越来越清晰。作为大住宿板块的重要补充,梁建章希望途家能够承担起帮助携程整合非标住宿领域的重任。

罗俊第二次求爱后不久,杨昌乐的微信响了,来电者是梁建章。

梁建章和杨长乐谈到了他对短租民宿市场的看法,并询问了他在途家工作的意向。讨论中,杨长乐了解到,携程高层正在考虑向途家提供新一轮融资和资源支持的可能性。

既然携程要卖,找到合适的高管是关键的一步。

但是,为什么一定是杨昌乐呢?

事实上,杨昌乐在Qunar.com和携程的口碑一直很好。携程现任CEO孙洁曾私下评价自己是“Qunar.com所有人都会喜欢的人”;携程孙曾经和一个朋友聊过“长乐的能力模式是最适合创业公司的人”;梁建章也多次听到这样的话:“杨长乐是这家企业负责人的合适人选”。

“我、贾斯汀(罗俊)和其他人也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来讨论这件事,群名叫‘这件事可以做’”,杨长乐笑着说。

最终,杨长乐同意了罗俊,成为了土家族的首席运营官。

长乐上位,老罗离开。

业内最大的八卦就是创始人罗俊的离职和杨长乐的职位之间的关系。

阴谋?龚都?暗战?

事实上,途家确实有过一次“跌宕起伏”的换帅过程,这与杨长乐和罗俊有直接关系,也是很多传言的源头。

2017年上半年,途家创始人罗俊开始更加重视途家的线下板块,途家线上线下的彻底拆分顺利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杨长乐接任途家CEO是必然的。

让外界感到意外的不是梁建章、其他股东或杨长乐本人,而是率先提议杨长乐接任CEO的罗俊。

"贾斯汀(罗俊)向我提到了这一点."杨长乐犹豫了。

他口口声声说给有权有势的先生听,其实他们之间没有什么不能上台面的,也没有什么阴谋。

罗俊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总部在上海的斯维登集团,但北京自然没有精力。途家需要一个新的CEO来领导。经过讨论,携程高管采纳了罗俊的建议。

就在消息即将公布的当天上午,孙、杨长乐等途家高层终于开会,连对外披露的新闻稿也准备好了。

然而,在最后一刻,杨长乐拒绝了。

为什么?

“如果此时出现如此大的高层变动,对途家正在进行的改革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之前的一切努力前功尽弃。”

杨长乐的担心不无道理。在最后一刻换帅,会打破现有脆弱的利益平衡。途家改革刚刚起步,内部调整整合处于敏感期。还有一个关键点。途家即将开始对蚂蚁短租的进一步整合。

此时此刻,哪怕一根羽毛落下,都可能让整个改革方案的难度成几何基数增加,再加上不可避免的内部亏损,途家根本经不起折腾。

“我冒了很大的风险。毕竟途家董事会通过的东西是临时反悔的,后果无法准确估计。”杨长乐吸了口气。

然而,罗俊和梁建章都选择尊重杨长乐的决定。

至少目前来看,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经过这场“换帅风波”,罗俊实质上完成了与杨长乐的交接。途家线上板块和线下板块完全拆分,前者变成了现在的途家,后者变成了现在的斯维登集团。

“我特别感谢贾斯汀(罗俊)的支持。他在途家是一个像苹果的乔布斯一样的存在。他曾告诉我,团队创新是途家的‘深水改革’。没有他的支持,途家的团队迭代不会这么顺利,整体改革也不会这么顺利。”杨长乐坦言。

去哪里做血战土家?

杨长乐以土家族的身份上任后,很快就投入到了生意中。虽然之前他对途家的现状有过充分的调研和预期,但真正接手后,他很快发现和预期差距很大,面临的情况太复杂。

杨长乐打了个比方。如果途家是一辆车,本来可以跑150-200 km/h,现在只能跑40 km/h,所以,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调好发动机(车队)。

在途家2016年大规模的M&A扩张中,团队弱势的问题暴露无遗。最大的障碍是没有足够多足够强、懂业务的人,导致途家在资源端和流量端的双向整合。这导致途家在生意上“不择手段”,结果却是“一无所有”。

杨长乐开始计划从外面引进合适的高管,老东家去哪里自然是首选。有意思的是,为了这件事,杨昌乐甚至被梁建章“投诉”了。

“詹姆斯(梁建章)曾开玩笑说,北京有两家公司挖去哪儿网。一个是CC(庄陈超),方便蜜蜂;另一个是土家的杨长乐。”

杨长乐对此“大呼委屈”。虽然客观结果是这样,但他真的不是故意的。“球队招我比较谨慎。现在从Qunar.com过来的高管主动找我,然后选择加入。”

杨长乐叹了口气,这件事跳进黄河也洗不掉了。携程的一些老朋友私下逗他。“长乐,挖空去哪儿。没有流量,对你也没好处。”

玩笑归玩笑,杨长乐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为途家线上板块组建了一个全新的团队。途家现在的CBO李珍妮、CPO罗涛、CTO涂强都来自去哪儿和携程,CFO汪峰是外部引进的高管,途家的车的引擎已经开始高效运转。

也正因为如此,“去哪儿是全面血洗途家”的说法开始出现,阴谋论和龚都大桥也在暗中流传。

杨长乐不在乎。团队调整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用正确的方式把事情做好。这是他一贯的风格。

“作为一个空降高管,我很难在这件事上让所有人都满意和理解。事实上,在途家的很多重要岗位上,都提拔了一批老员工,也有一些不适应新制度的成员确实离开了。这是团队迭代的必经过程,只要最终结果是正的,就没有问题。”

2018年底,途家总部从酒仙桥迁至国家会议中心办公楼。在此之前,来自各方的1000多人有了更多的办公空间,途家的故事从零开始。

两座大山:订单少,亏损高。

除了团队迭代,杨长乐上任最迫切的任务其实是业绩。

当他第一次真正接触到途家的交易数据时,他感到了极大的心理落差。作为当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互联网独角兽,订单量只能说是维持在“生命线”上。

2016年之前,途家的订单增长模式过于粗放,每个订单平台收取10%的佣金。为了刺激订单量,平台补贴力度很大,各种优惠叠加,每单要支付15%左右的费用,只赚不赔,导致途家整体高亏。

坦率地说,互联网公司用战略损失换取发展速度并不稀奇。在CC(庄)的带领下,烧钱速度快,补贴力度大,增长速度猛,很多自己的员工都吓坏了。

庄从来不在乎钱。他有能力拿到花不完的钱。但他关心两件事:增长率是否足够高,增长率是否足够真实。前者意味着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转化为市场份额,后者确保每一笔补贴都给对的人。

这种风格造就了Qunar.com队狼性的一面,杨昌乐深受影响。“我在Qunar.com负责的任何业务都没有出现过低于100%的增长率,我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杨长乐把梁建章所期待的狼性带到了土家。

纵观2016-2018年的核心数据,不难发现,杨长乐彻底激活了途家,2017年订单量同比增长400%;2018年,订单同比增速达到200%;2019年订单预计增长100%。

同时,途家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亏损,与2016年持平。预计2019年亏损将缩小一半,向更健康的财务数据靠拢。

杨长乐是怎么做到的?

流量,流量还是流量?

互联网平台的核心是流量交易。

携程是,途家也是。

杨长乐是清醒的。作为一个大的住宿细分市场,短租B&B是一个低频的市场需求,本质上不具备独自生存的能力。

“途家的核心任务是利用好携程的旅游流量,同时通过查看苏民到家APP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差异化的定位解决方案。”杨长乐解释说,这要从线上流量的精准对接、协调优化和线下资源的精细化运营两个方面入手。

2016年途家一系列并购后,虽然有携程的流量支撑,但并不代表这种资源可以轻易利用。

携程是一个庞大的集团,有很多业务。每个BU和SBU都想调动集团的流量资源,涉及的协调沟通问题不亚于两个外部企业之间的正常业务合作。BU和SBU需要向集团证明,他们有获得流量倾斜的价值,有连接和利用好这些资源的能力。

“这个事情其实挺难的。非标准住宿进入标准酒店搜索,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创新。我们2/3的高管中,60%的人应该专注于这方面。”杨长乐说,“好在携程高管高瞻远瞩。比如首席运营官孙华茂给了B&乙足够的时间和试错空间。”

线下资源的精细化运营同样致命。携程对流量的保护比较苛刻。如果BU和SBU的产品和服务失败,根本不会对接。否则,客户在携程上预订产品,后期服务无法提供或者产品问题百出,会带来客户投诉和品牌污点。这个损失是致命的。

杨昌乐在产品技术和运营上进行“疯狂强化”。

比如途家原来监测用户转化,完全依靠第三方机构,稍微具体的数据看不到或者不准确。后来,它成立了自己的团队,实时跟进和掌握细节;再比如,为了让补贴到达真正的用户手中,杨昌乐挖来了Qunar.com的一些技术骨干,设计了严密的反作弊系统,打击黄牛。再加上途家这两年一直在进行的产品分级和技术升级,资源端的精细化运营效率逐渐提升。

最终,客户使用一个交易系统和一个数据库来支持每个业务端的开发。“我们刚刚在正确的时间满足了我们的期望。途家现在是靠携程的流量转化的,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前不久,在途家董事会上,一位股东问了杨长乐两个问题:

途家的需求在携程的大型住宿搜索引擎中的合适比例是多少?

携程现有流量转化率多少合适?

杨长乐的回答是15%。

久久地,微笑地看着杨长乐,梁建章没有说一句话。

“我明白,詹姆士(梁建章)认为我太乐观了。毕竟后一种,目前转化率还不到一半。”

杨长乐是“有底气的”。

第一次转型是基于用户的住宿需求,在整体住宿需求中。

在携程、去哪儿等综合旅游app上。com,酒店的流量转化率可以在15%-20%,而在大的住宿类app上,酒店的流量转化率可以达到30%。土家是后者。没有用户与这类APP无关。只要他打开,目的性极强。最终达到1/3的转化率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完成用户认知的转化还需要一段时间。

融资、M&A和上市

如果让杨长乐想想这845天里被媒体问得最多的三个词,那一定是融资、并购、上市。

自成立以来,途家已经进行了多轮融资。2017年10月,获得携程领投的又一轮3亿美元融资,估值飙升至15亿美元。

两年过去了,一直亏损的途家,钱花够了吗?

“够了。”

杨长乐对融资很淡定。途家从来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很多机构主动谈融资。由于种种因素,途家暂时没有再次融资的计划。

“市场瞬息万变,董事会将根据新情况调整融资策略。”

杨长乐的“改变”被普遍认为,因素之一是短租B&B市场整合的可能性。

2015年,途家曾经和刚刚进入中国的Airbnb谈过并购的事情,但是双方内部分歧比较大,最终不了了之。经过途家的不断并购,从整体市场格局来看,现有的主流玩家并不多。

“从商业角度来说,现在做并购没有太大意义。”杨昌乐分析了短租B&B的特点,他说得很清楚,未来必须依靠一个大流量的平台才能生存。没有足够资源、资金和流量的平台需要考虑更多的出路。

"但是,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潜在的并购也是存在的."

对于途家的上市,一直存在质疑。外界关注的是,依靠途家现有的规模和估值是否足以支撑上市。

“途家现在在纳斯达克上市没有太大障碍。”杨长乐透露,有足够多的承销商愿意帮途家卖股票,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

从首席运营官到CEO,845天也有长有短。

这是杨长乐第一次在媒体面前完整回顾这两年的变化和心路历程。有技术背景,有工程背景,注定他是一个低调的创业者,而当一个公司需要CEO出现在聚光灯下时,他会毫不犹豫。

在他结束采访的那一刻,杨昌乐的助手默默递给他一瓶水和润喉糖片。和一年前金鲁君的采访一样,他的声音始终沙哑。

面对无处不在的压力,他只是笑笑,习惯了。

在星星倾斜的河口

大家还在做梦。

我独自坐着

等待渡船

杨长乐很少发朋友圈,那是他故意留在自己微信简介里的一小段。

也许这就是自己和每一个创业者最真实的写照。

关键词:
友情链接